中国工控网 - 服务动态

60载奋斗 纺织行业造就辉煌—专访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原电仪部主任李绍义先生、技术质量处处长邱华云先生、电仪部副主任刘凤女士
发布时间:2014/10/8

       从建国初期自力更生和艰辛创业,到开创我国纺织化纤工业的新局面;从建院初期承担棉毛麻丝纺织和印染工程,到承担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和化纤原料基地;从单一领域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到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设计、工程承包、工业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公司,中国昆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公司)砥砺奋斗60载,承担完成五大棉纺织基地以及四大石油化工和化纤原料基地的建设,促进并完善我国纺织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为我国纺织行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飞鸿踏雪泥》第二辑出版之际,笔者走访了昆仑公司技术质量处处长邱华云先生以及电气仪表设计部自控专业总师刘凤女士。作为《飞鸿踏雪泥》的读者,他们表示,阅读之时,其它仪器仪表行业专家的奋斗史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也勾起他们关于昆仑公司的回忆。在与三位专家谈话的过程中,笔者聆听到老、中、轻三代仪器仪表专家关于中国昆仑公司的壮大历程、DCS系统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于《飞鸿踏雪泥》丛书的看法。岁月如梭,三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关于不同话题的阐述,会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老年专家代表李绍义:60载砥砺奋斗 开创纺织行业新气象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原电仪部主任李绍义先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纺织行业经历了“一五”整改后,昆仑公司先后承担中国在缅甸直迈棉纺织厂及其它多个支援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印染项目。在我转入到化工部之时,恰逢南京化纤厂正式投产,并作为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这是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建设的第一个化纤项目,开启了我国化纤纺织行业的新篇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纺织行业遇到不少挫折,但是我们仍然砥砺奋斗、攻坚克难,那段时间令我没齿难忘。72年,国家批准建设辽阳化纤、天津化纤、金山化纤和四川维尼纶四大石油化工和化纤原料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工程设计等工作。昆仑公司在这其中承担并完成四川维尼纶工地的工程设计,创造了当时国内同类建设项目的最好水平。在此过程中,公司与辽阳石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于1978年成立辽阳石油化纤公司设计院,从最初参与填平补齐等小型项目、到承担主体装置该以及大中型新建装置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等任务,逐步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之后,昆仑逐渐迈入了求真务实的发展阶段。85年,公司的河南神马锦纶帘子工程获得国家奖项;国家纪委和纺织部立项、参与开发的国产化聚酯工程技术和成套装备成功应用于仪征化纤项目,2000年,第一套年产12万吨的的国产化聚酯技术和装备打破了国内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也进一步奠定了公司推动化纤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主导地位。如今,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致力于技术开发、工程开发,并芳烃工程、聚酯工程中屡屡攻关,实现跨越式发展。
       60年,公司完成五大棉纺织基地以及化纤原料基地的建设,促进和完善我国纺织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60年,公司主持和参与纺织工业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制订,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服务保障作用;60年,公司认真履行责任,在推进和谐发展建设中不算取得新的进步。60年的不懈奋斗,造就了昆仑如今的辉煌。
       中年专家代表邱华云:化纤大规模投产促进DCS应用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技术质量处处长邱华云先生
       70年代, DCS的使用发展主要依托化纤、石化及环境工程等行业。就在刚才李老提到的,72年,辽阳化纤、天津化纤、金山化纤、四川维尼纶四大化纤基地正式投产,其实在那时,我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国外的先进仪器仪表产品,记得那时的仪器仪表主要是以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为主。80年,仪征化纤厂施工,使用了Honeywell的TDC-2000,开启了我国工业领域使用DCS的新篇章。在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一期工程中,公司大批引进横河DCS系统,标志着我国纺织行业使用DCS进行系统控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85年以后,DCS系统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得以扩展,并广泛普及。
化纤厂使用DCS可以有效的控制粘胶纤维的生产全过程,系统自动控制压力、温度、原料配比、酸碱度等重要指标,以及浸渍过程、黄化过程、过滤过程等。系统投入后可明显提高粘胶纤维的质量和产量。尤其在短胶纤维和粘胶长丝的化学纤维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原液部分和纺练部分的全自动化控制。并可根据工艺调整的要求,进行普通纤维和特种纤维等的多种化学纤维的工艺变更,最终有效地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稳定生产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及稳定生产产量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中高档仪器仪表产品中,DCS的市场情况还是较为乐观的。我清楚地记得,2003年,在浙江华联三鑫石化公司PTA公用工程和污水处理过程项目中应用了浙大中控的DCS,这是我国DCS在项目中的首次应用。目前中国生产的DCS所占据的世界生产的份额也是较大。像和利时、中控等品牌在世界市场中享誉盛名。但是受制于研发力度、市场规模及品牌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国家重点工程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高中档的DCS的选型,80%还是以一些外资品牌,例如Honeywell、ABB、Emerson、横河等品牌为主。我认为,直面外资品牌的市场竞争,只有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够在未来有机会,同外资品牌一较高下。
       青年专家代表刘凤:《飞鸿踏雪泥》记录了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电仪部副主任刘凤女士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仪表和自动化行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艰难的环境下百折不挠地成长和发展,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我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事业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仪表和自动化技术与产业的改革乘改革之东风,抓住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机遇,发展突飞猛进,仪表和自动化领域内的诸多空白被迅速填补,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间的差距正逐步减小。
和两位前辈相比,我所看到的、所经历的确实相对较少。但在阅读《飞鸿踏雪泥》这本书的时候,我若回到了那段前辈们不畏艰难、砥砺奋斗的岁月。60载弹指一挥间,我国自动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程中,那些悬梁刺股的研发故事、铁马冰河的发展经历,都给了我们这些后人很多的启迪。在“感叹岁月”里,范忠琪老师的《雪泥鸿爪  长廊转世》回顾了我国60年仪表和自动化演变的总体概况;在沈振闻老师的《忆<化工自动化>编写二三事》中,介绍了许多让不少自动化人终身受益的书籍的编写过程。《飞鸿踏雪泥》作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史料、他所承载的价值,足以令后人铭记。我希望,在《飞鸿踏雪泥》后几期中,可以看到更多老专家们动人的故事。
       60载砥砺奋斗,60载风雨征程,60载豪情壮志,昆仑公司春华秋实,为我国的纺织行业谱写华丽的乐章。在未来,昆仑公司仍将拼搏进取,创造更多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文/GK-C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