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自动化”的工程师福利
发布时间: 2015-05-18 05:18:13
以工程师为话题,本不该用“互联网+”这种唬人标题,因为如今“扯虎皮”作文几近泛滥。扯得好自有人为“高大上”叫好,扯淡了成为“假大空”,则招人烦感。其实,错不在虎皮概念的高热,而在于虎啸般的口号、虎躯般的行动太不接地气。本文要点是,高远派的“互联网+”如何落地工业自动化,并普惠于务实派的技术工程师。
工程师之囧
在工控供应链中,从研发、生产、营销、应用、售后到运维,除去营销环节,几乎全是工程师的天地。即便是身居要职的经理人,或创业有成的企业家,做得出色的,也多出自工程师的佼佼者。所以,若说工控行业有文化,那其底子应是“工程师文化”,不止因为其从业主体是工程师,更因为其产业链增值均系于工程师的技术。
但现实是矛盾的,工程师的价值往往陷于“既被急需又被荒废”的两难境地。尤其是随着市场由“增量驱动”转由“存量驱动”,技术服务需求甚于产品采购需求。面对这趋势性的刚需,不管是供应商还是工厂企业,都想加码技术服务,那就意味着技术团队的增编。但在现实运营中,这“刚需”并不代表“常需”,技术服务多是些不可预见的急茬儿,不可避免的空档期就造成了工程师“荒废”。在定力不足的老板那里,技术服务团队,随时可当做“成本赘肉”被无情地割舍。
这是工程师的尴尬与悲催,但细想也无可厚非。即便居家过日子,除非大户人家,有几个家庭能长期聘用负荷不满的专职司机?只不过,对于有一技压身的自动化工程师而言,若被动赋闲,总有些怀才憋屈。对于整个自动化行业而言,则是巨大的浪费。
前些天,碰到一位曾经风光无限、后因车改开上“黑车”的机关专职司机,看上去既阳光又自信。原来他已加盟某专车服务平台,相比蹲点找活的黑车工作,现在不但收入高而且很悠闲,因为是等活儿上门。更重要的是,因代表着互联网平台,他更让客户放心,自己也倍儿有面儿。这就是互联网+的价值,它解决的不止是刚需与荒废的矛盾,更让体力劳动者赢得了尊重。
司机们的苦力劳动尚有如此归属,自动化工程师们的技术能力所托何向?
工程师之福
5月18日,“工控速派”(gongkongBPO.com)终于携全新网站+APP的双平台,不施粉黛地与您见了面。虽然妆扮毛坯,但她就是这样一个面向自动化工程师的互联网+平台:已有遍及全国的3000多名加盟工程师,在这里展示技能、随时接活儿。在这里,自动化工程师的主体价值得以还原,工程师的技术劳动价值得以兑现。
对于那些“急需”技术工程师的企业而言,从此再也不必纠结于“用人”与“省人”之困,工控速派负责养人,企业只需上来选人、派活儿,或者干脆培养自己专属的编外服务网点,均可一站式搞掂。个中成本效益、效率提升,无需赘言。
当然,工控速派的模式极简单,现实却复杂得多。目前,工控速派推出的第一版平台中,其业务流程均按最理想模型而设计,相比现实或是期望,自然有太多改进空间。比如,技术性劳动与可计时的简单劳动不同,技术服务定价/议价、技术能力认证/认可等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迎接的挑战。
唯其有挑战,这平台不是其它IT大佬或行业三脚猫所能为,非浸淫行业15年且致力于长远发展,同时坐拥300万工程师资源和多平台支持的工控网不可。当然,作为平台,互联网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工控速派+自动化工程师”善于解决的,是那些简单却又极耗资源的问题。
唯其是挑战,在5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中,洋洋近九千字意见,关乎工业部分的文字寥寥不到4%,但其中“探索建立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赫然在列。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工控速派就是典型的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
方向没错,探索何惧?而且,这探索,已有数千名工程师,数十家自动化供应商企业的加盟同行。起步即与众同行,相信工控速派必然功不唐捐。
这篇短文是写给希望发挥专业“余热”(技术精力富余之热)的工程师,以及希望解决“缺工”(缺少技术服务工程师)问题的管理者看的,终其一词即激活工程师价值。如果您认可且与之相关,请相信“行者常至”,不妨加盟同行;如果您认同但暂无干系,请帮忙转发出去,让更多工程师和企业受益,共造行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