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从大国到强国的基础
2004/3/2 16:53:00
缝制机械零部件产业作为缝机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加强自身的质量建设和创新研发能力,才能使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从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转变得以实现,自主开发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如果把今天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比作一座丰碑,那么零部件无疑是支撑起这座丰碑的坚实基础。2003年,整个零部件行业高举技术创新大旗,以创新为动力,视质量为生命,
扎实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使行业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做好展会文章 促进业内交流
要使我国成为缝制机械的“强国”,这需要零部件业的发展,而发展就要有竞争,展会恰恰给零部件企业一个展示的舞台,同时增进了竞争,促进了发展。
CISMA2003期间,江苏菀坪和浙江东阳的零部件企业都以地域组团的形式参展,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各具特色。第三届中国缝制机械零部件展会在宁波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缝制机械整机企业的协作配套部门、新品开发部门、质量保证部门及外贸公司、国外采购团等前来参观订货。展会期间成交贸易额近亿元,其意义不仅仅是标志着本届大会的成果,更体现出了展会所带来的强势作用。
2003年零部件展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零部件企业要“走出去”,扩大市场份额,是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整机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零部件展会为促进中国缝制机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零部件市场条块分割格局,促进了零部件社会大协作配套的进程,既有利于促进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缝制设备整机厂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品开发。
寻求国际合作 提高工艺水平
近年来,零部件企业主动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促进生产工艺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模式。如温州亨泰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引进德国技术,推出“亨泰”飞针型珠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上工股份引进日、德、美等国家的技术人才,已经构成同行业中技术水平领先的人才高地。
在精加工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如一些零件易于发生高度变形,而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在关键部位要呈现出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填充性,这就对我们的精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零件的精度,国外一些厂家使用激光设备,对零件校正过程通过一个电机控制的可编程程序自动进行,不仅代替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效率,还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员的错误,同时保证了精度。
近两年来,一些零部件企业,包括一些整机厂家积极参加了由协会牵头组织参展的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举办的国际性缝制设备展览会,参加了有关行业技术与市场考察交流活动。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促进行业零部件企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
重视基础工艺 在创新中突破
零件加工、机壳加工、装配和检测是缝纫机生产的四大工艺,其中零件加工是基础。许多零件,如齿轮、轴等,常在强烈摩擦和冲击条件下工作,因此零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为了适应上述要求,不仅要求零件表面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且还要具有足够的韧性。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仅仅依靠选材是比较困难的,用一般的热处理又无法实现,这就需要用表面热处理工艺来满足。
在与零件厂商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零件的工艺区别主要体现在淬火工艺上,大部分零件材料以低碳钢为主,低碳钢材料在应用中要进行渗碳处理。就是渗碳这一工艺,不同的厂家生产的零件就有区别。
零部件的质量是整机企业最为看重的。上海惠工三厂信息标准部部长孙树汉对此说,惠工三厂在采购时选择协配厂就是以质量为第一标准,价格是其次。质量不过关的,价格再低,也不能用。相反,惠工三厂提高质量标准,及时反馈供应方的产品质量信息,也能促进协配厂家产品质量的提高。事实上,零部件产业与整机行业一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共同提高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零部件产业质量提高了,整机产品质量才能获得可靠的保证;而整机发展壮大了,又能带动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加大投入 做精做强
据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应该是整机企业的 1.2-1.5倍,但我国现在零部件企业无论是工艺技术、工艺制造技术,还是装备水平都要落后于整机企业。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们的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大概占到整机的30%-60%,零部件行业投入的研发经费远远不够。在一个零部件企业里,研发经费至少应该占到公司年销售额的 3-5%,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后劲。
零部件厂家应向做专做强的方向发展,2003年岁尾,行业评选出的 22家零部件骨干企业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吴江市金明机械有限公司的连杆、曲柄和轴套都做得很精致;标准工业集团杭州机械有限公司的精加工是零部件行业的典范。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提出,希望我们的零部件行业能培养出一批骨干企业,要在实践中形成一个适合我们整机发展要求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我们的零部件企业要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增强品牌意识,讲求精品战略。以后的采购市场,将由一国、多国转变为全球采购,如果国内零部件企业不面对市场,放开视野,不仅会错失良机,也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不仅是大国 更应该是强国
目前,中国缝制机械零部件工业只是整机的“附庸”,投资、规划首先考虑的是整机,然后才是零部件企业。有专家指出,“只有整机生产才代表缝制机械工业”的观点如果不改变,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将在几年后失去比较竞争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缝制机械工业还不可能成为最大利润即产品设计、开发和出售缝制机械利润的获得者,但是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应当成为制造环节中相对利润较大部分的获得者。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发展缝制机械零部件工业。
实际上,跨国公司已把控制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作为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把最后的产品生产、组装作为低技术、低利润部门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这一动向,就在于放弃低附加值部分,控制关键的高附加值部分,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关产业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缝制机械工业也不必把增加整机生产数量作为成功发展的标志,而要看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利润的增加。我们的开发能力比较落后,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工业所致。
在21世纪初,中国完全可能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也可以成为 “缝制机械零部件生产大国”,因此应当毫不含糊地把“缝制机械零部件生产大国”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只有拥有在全球缝制机械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缝制机械零部件工业,跨国公司才可能把生产的主要环节放在中国,中国缝制机械工业与跨国公司争取“双赢”的努力才能成功。
(摘自:中国机械网)
(摘自:中国机械网)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