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我国缝纫设备行业的重大转变

我国缝纫设备行业的重大转变

2005/10/12 14:10:00
中国的缝纫机工业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纪元,在世界缝制行业内展示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作为产量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国,中国现有各类缝制机械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整机生产企业300家左右,产品覆盖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副其实的缝制机械大国   生产和出口总量。目前,我国的缝制机械工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产品种类丰富,形成了既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体系。据中缝协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生产缝纫机共计1400余万台,其中出口1171.7万台,同比减少9.9%,出口额达7.1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出口额的增长高于出口量的增长,说明出口单价有所回升(这一数据尚未包括非中缝协会员单位的自营出口产品量)。据了解,全球60%的产品都是从中国销往世界各地的。   缝纫机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以上海、浙江、陕西、天津、江苏、广东等六个主要产区和以“标准”、“上工”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不少企业已走过“买图纸生产,照样机翻版”的初级消化吸收阶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快速壮大,成为中国缝制机械工业的中坚力量。   产品档次日渐提升。缝制机械行业已经开始改变在国际上档次低、数量多、价格便宜的形象,步入了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在加大科技投入、树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由生产型向生产开发型转变,产品由仿造向创造、由低价位向高附加值、由大批量单一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为挑战后配额时代的激烈竞争积蓄了能量。 2004年在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企业加快改变出口增长模式,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自动化、电脑控制等高附加值的新品出口,因而去年全年呈现出口量降值增、效益显著提高的良好势头。    不断提升的竞争优势   品牌经营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如果说早些时候人们听到更多的消息是国内的企业被国外厂商合资、并购,今天我们的企业也有了反其道而行之收购洋品牌的案例。不仅如此,各企业根据自己产品与市场的吻合度,从先期的市场培育、开发,到以质量和服务为支撑的经营,使得“中国制造”在南美、中东、南亚与东南亚及东欧遍地开花,部分产品还以质优价廉的特性和广泛的影响完成了其品牌建设的初步历程。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东南亚、巴西、印度等地区代理日本产品的经销商市场已经很小,而飞跃、中捷等品牌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充满了活力。    优势不仅在于价格   “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价格。但随着国内主要生产基地人才、资源等方面成本的增加,这种优势正在削弱并逐渐让位给海外更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于是有品牌、有实力的独资、合资企业以高品质待价而沽;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而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努力提高产品档次以赢取更大利润;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也在进步,但仍需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摸爬滚打相当长的时间。   实际上,价格竞争一直是商业运作的杠杆之一。有专家就电脑绣花机的市场指出:“与国产机价格的悬殊使洋品牌的特种机几乎打不进中国市场,这也为国产绣花机行业的迅速崛起并以性价比优势叫板国际品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价格,便宜并非就不是好货,与电脑绣花机一样,各种工业用以及家用缝纫机的国有品牌正满足着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服装生产需要。华东鞋业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再行添置设备,经过一番权衡,最终选择了菀坪缝制设备公司生产的“宝佳”牌缝纫机,在满足生产质量要求的同时,比购买洋品牌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其缝制机械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外缝制机械同台竞技的格局日益凸显。世界著名的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如“重机”、“兄弟”、“飞马”、“百福”等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中国加入WTO后,更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缝制机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作为消费者的“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也存在成本、匹配和发展需要等诸多方面的统筹。    与下游服装企业携手共进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服装生产第一大国,巨大的市场造就了设备生产业的繁荣,设备生产反过来又给予服装生产巨大的推动力。两个行业之间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供求关系,设备生产者若盲目地乐观和自信,就可能与服装产业的需求擦肩而过,错失商机。    服装生产业对于设备制造企业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下一番工夫。做OEM的服装企业往往为了争取订单而不得不高价配备别人的成套设备;而生产自主品牌的许多大服装企业已经通过实际的案例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可选、好用。(您对手中所持股票对价方案满意吗?您认为合理的对价应是多少?--快发短★信参与投票!编写“JF01或JF02”,01 代表“满意”,02代表“不满意”。移动用户发送至2911600+股票代码(如2911600600104),联通用户发送至9901600+股票代码)   其次,迎合服装生产需要的产品开发与配套服务是一个更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机多能成为在保证机器基本功能之上体现性价比的一个新的综合参数,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还要努力于服装生产软件的硬件实现,借助服装生产线上的硬件(或叫外围设备)来实现设计的功能、缝纫机的自动检测、吊挂系统的统计功能等等。企业所有的运作都要落实到终端设备上。所以,服装生产设备的开发最终要体现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对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和对于产品品质的良性促进。服装CAD、CAM的国产化,难在硬件而不是软件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具备了相当生产规模和水平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服装机械产品水平的提升是关系整个服装产业链进步的大问题。据了解,由飞跃集团和上海大学共同研制的“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开发平台”,于今年1月通过了专家验收。据飞跃研发部门统计,应用该平台后,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0—45天,设计效率提高了30%,设计费用节省了30%,产品返修率也大为降低。 这说明,融入现代化大服装生产工业的滚滚洪流,提升产业目身的总体素质,不崇洋媚外,不保守,则两个行业必将形成互动和双赢,共创辉煌。    结构转换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分析今年的市场可以看出,服装产业升级对缝制设备的要求也将提高,对于缝制机械行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自动化、多功能、省时省力的缝制设备需求加大,市场很大;中低档缝制设备产品市场需求下降,中小缝制设备生产企业必将进行新一轮的竞争,行业结构调整加快。   服装产业移师内地,我国缝制机械销售市场也随之转移,销售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我国缝制机械销售市场开始向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内地省份转移,这种趋势从去年年底开始,今年更加明朗。受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成本攀升、能源紧张影响,服装生产企业开始移师内地,更为关键的是内地的当地政府给予一系列鼓励政策,吸引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江西服装产量同比增长84.1%,是全国服装产量前十位地区中增长幅度最高的省份。     从产业环境看,人民币小幅升值短期来讲,对出口是不利的。直接损失,主要是来自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外币应收款。其次,出口利润下降。对于出口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而高附加值和核心技术缺失的企业来讲,利润率将下降更多。   由此看来,产品结构转换将是今后工业缝纫机企业的主旋律。普通高速单针平缝机,中速平缝机将继续处于销量缩减状态;先进机型年内增长前景看好
  (摘自:中国机械网)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