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cPCI,向工业应用靠拢;ATCA,向商业应用迈进

cPCI,向工业应用靠拢;ATCA,向商业应用迈进

——— 凌华科技高层专访
近两年来,新一代电信网络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在电信设备标准化、模块化的趋势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技术就是基于PICMG3.0规范的ATCA。从去年由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PICMG/P.R.C与凌华科技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第三届PICMG技术年会到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技术年会,都把ATCA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在ATCA之前,发展了十余年、基于PICMG2.0规范的CompactPCI曾经倍受关注。但在电信领域,cPCI的推广并不顺畅,仅在一些边缘应用(如增值业务)中获得一些份额。可是,作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计算平台,CompactPCI技术在其他行业却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军工、航天、交通、石油、高性能测量测试领域等等。
在第四届PICMG技术年会举办前夕,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凌华科技高层接受了中国工控网的专访,畅谈了ATCA和cPCI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 钧:凌华科技集团董事长(下图中)
徐 鹏:凌华中国电信网络产品事业处总经理(下图右)
陈章泰:凌华中国工业电脑产品事业处总经理(下图左)


记者:ATCA在凌华科技的推动下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请问,如今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供应商对ATCA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如何?
刘钧:凌华科技是三年前开始推ATCA这个架构的。众所周知,凌华希望在整个工业电脑产业里,把自己塑造成Advanced Technology(创新科技)应用的第一大厂商。实际上,凌华科技的CTO Jeff先生(Jeff Munch,PICMG3.0委员会主席,凌华科技集团首席技术执行官)就是ATCA规格标准的一个制定者,由他负责带领着整个规格的制定。
正因为此,凌华在很多ATCA的产品上,做到了业界领先。在国外,如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凌华科技因为在ATCA技术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已经跟很多电信大厂开始了合作,但是由于产品出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很多应用都是在选型的过程当中,或者在验证测试过程中,真正的产品销量还没有快速上涨。目前,凌华在技术上合作的专案有10—11个,但主要是国外厂商。
在国内,在凌华科技和国际知名厂商的大力推广下,很多大的厂商,比如华为、中兴都开始采用ATCA规格。所以说,凌华在国内刚开始切入ATCA产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树立公司的形象、进行技术的推广,扮演市场教育的角色,在实质的产品销售方面成长并不多。我们认为,在中国,大概一年到两年以后,等到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的系统做得稳定一点之后,开始会有一些二线的设备商跟进,这是我们的生意开始的时机。
徐鹏:我刚刚接任凌华中国电信网络事业部的负责人。凌华是在三四年前开始在电信、网络行业做相关产品推广的,一开始是以推广cPCI为主,那时是从产品的角度看应用。这两年,随着凌华科技CTO Jeff先生执掌凌华的研发中心,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电信级的Computing究竟为什么样的规格。这几年,凌华在台北和美国的研发基地在产品开发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是这种贡献让凌华积累了同行所不具备的能量,相信这种能量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年让各位看到现实。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我们开始从电信应用这个角度往回看我们的技术规划,我们到底能给客户提供怎样的应用和服务级的产品?因此,凌华开始跟国内的大厂如中兴、华为进行合作,同时还跟一些致力于ATCA周边的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实际上,不管是从平台设计开发产品看应用,还是从电信级的应用往回看,我们的目的是给电信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电信级的电脑产品。


记者:我曾经参加过Intel的一个活动,当时Intel成立了一个模块化通信解决方案实验室。Intel特别重视模块化通信,他们认为ATCA是模块化通信中最有用武之地的技术。我看到在参与的名单当中有凌华,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事情,这个实验室对凌华推动整个ATCA发展会不会起到一定作用?
刘钧:这个实验室从规划、成型到最后开始运作,凌华都参与了意见和想法,凌华也是唯一一个有比较完整的平台产品放在其中展示的厂商。我想,当初这个实验室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让电信运营商看到,这是一个模块化通信的架构,模块化同时代表了标准化、标准架构,而标准架构就是多供应商的架构。
作为Intel在国内最重要的ATCA合作伙伴之一,凌华在Intel的战略合作伙伴里面,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跟Intel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非常好。
陈章泰:我在台北曾经做电脑平台产品开拓发展的顾问,和美国的开发团队一起工作。两年前,我们开始跟Intel很密切的讨论ATCA。真正开始做ATCA开发是从去年年初。不管在美国,还是在国内的实验室,我们都参与了很多意见。在利用凌华的产品进行搭配方面,我们与Intel亚洲的ATCA工程师有着密切的配合。关于ATCA在国内的情况,我们的看法是,第一线厂商如华为、中兴的企图不在于ATCA板卡,其目的是整合他们的电信设备。除此以外的二线厂家,他们需要的则是一个平台,这就需要有厂家来提供交换板、ATCA机箱等,我们与他们就会有合作的机会。凌华更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可以做所谓的整合性的服务。配合我们在ATCA、SBC方面的先进技术,还有跟英特尔策略开发这方面的优势,整合性的服务是我们对ATCA用户最有价值的一个地方,这是凌华的一个方向。
刘钧:凌华的整合性服务,指的是工业应用平台,或者叫工业应用电信平台,不只是一个板卡,如果把整个平台做好的话,必须要有一个整合性的服务,这里面就有很多很细的东西。

记者:在电信领域,为什么在主流应用中很少提到模块化电信平台
刘钧:如果在五年前,做电信的人根本不理会做电脑的。理由是电信里面根本没有电脑,其核心的技术里面根本不需要有电脑,只有在服务端才有,比如在CIM、查号台才用电脑。传统的电信传递的是声音,核心是交换,而这种语音的交换是无需高速支持的。但是现在的电信不只是声音和固网,3G出来以后,需要传输的是影像、数据,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运算。所以新一代的电信,伴随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是IT和电讯的融合!

记者:在ATCA之前,凌华主推的是cPCI,从去年开始,凌华在PICMG年会上的主题改为ATCA,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为cPCI在电信应用中受挫了?如今放弃大规模地推广cPCI,是不是意味着cPCI在比如工控、量测中的应用比较成熟了?
刘钧:我不认为cPCI受挫! cPCI的整个架构模式非常象VME总线,它是欧规卡的模式,所以cPCI出来后,所有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它与电信设备非常相近。其实这其中有一个误区,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是从电脑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电信的角度。所以当产品开始运用到电信领域里的时候,发现很多指标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其实,电信应用的发展比当初电脑发展的速度要快,电脑当初从286、386、486这样前进的,电信现在是2.5G、3G,出了声讯、影像,其中要求最高的就是它的频宽和速度。以CompactPCI这个架构,应用在电信领域,要求的交换速度、频宽从百兆、千兆到十千兆,是不能够满足电信需求的。
但是,cPCI在电信家族里也有他的一个份额,在不需要昂贵投入、不要求高带宽高速度的时候,cPCI也有用武之地,而在这一席之地中,凌华的份额是最大的。比如,凌华与NMS、Dialogic和国内三汇、东进等厂商之间的配合是相当多的。
现在,cPCI最大的市场是在军工、交通和一些政府部门,我们把这些领域叫M&G。趁此机会,我要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从创业的1995年至今的这十年中,凌华所签的最大一个订单就产生在今年5月到6月的时候,这个订单约折合人民币4500万元,是用在一个海军舰艇上面的cPCI系统。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不论在大陆、台湾还是美国,cPCI的应用不会少的。而且它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不是所有厂商都能进来的,这也应该是凌华的一个优势。

记者:那请问cPCI在电信和非电信应用中哪个能更强一些呢?
刘钧:我认为是非电信。
陈章泰:我们的CompactPCI产品分两类,一类是偏电信类业务,比如6U的;另外一种是比较窄的,3U的,比较多的应用在交通,尤其是铁道、军工行业。在日本有另外一个趋势,拿6U带迅驰功能的CompactPCI产品用在军工行业。国内我们也已经有这方面的业务,将带迅驰的6U产品用在工厂现场。当我在台北主管这个业务的时候就开始了,本来用的是Pentium ®Ⅲ的低功耗产品,现在已升级到迅驰。因为3U产品很多IO卡还是有限制的,以往是把3U的CompactPCI拉大拉宽,变成多槽,可是那样的方式,从维修各方面来讲还是不如6U的单槽一片来的好。所以6U产品才开始进入到制造、军工里面,这也是发展趋势。
如今,cPCI发展到ATCA,而ATCA也开始有这样的趋势,即用单板电脑一片搞定,逐渐进入到非电信行业里,比如在网络、自动化中应用中,一片就作为一台控制电脑使用。

记者:这样的ATCA是不是所谓的Compact TCA?
刘钧:不是,Compact TCA是Motorola定的规格,它是在ATCA Format上面走CompactPCI的规格,所以它基本上还是有CompactPCI特性。
其实在ATCA的架构里面,总线已经开始不走PCI了,开始走的是PCI Express,PCI Express的普及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我们做自动控制的PCI Express卡都出来了。
在国内,CompactPCI除了用在军工这个对价格不是很敏感的行业外,还用在一些大的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包括上海中兴、宏力等公司,其中大概有50%、60%的半导体前端设备中的控制器都是凌华的cPCI产品。而在国外,凌华用CompactPCI 6U、3U的架构做了很多大厂的业务,比如说最大的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全世界最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在新加坡、日本也有很多我们的客户。而在国内,一个很大的障碍是许多企业还无法承受cPCI的昂贵。

记者:您觉得国内不普及主要是因为价格昂贵,还是因为许多应用不需要cPCI的抗震、热插拔等功能?
刘钧:绝对不是因为不需要,在国内的许<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凌华科技推出AES-100系列AI边缘服务器

凌华科技推出边缘视觉分析软件开发套件EVA SDK加速边缘AI视觉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物流自动化的方式,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革新

凌华科技加入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RAN联盟 加速网络互通性 助力企业迈向5G

凌华科技推出首款搭载NVIDIA Quadro P1000图形处理功能的PC/104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