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专家析中国制造业升级软肋 创新能力不足是瓶颈

专家析中国制造业升级软肋 创新能力不足是瓶颈

2006/3/9 18:08:00
中新网3月9日电《瞭望》周刊载文称,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屈贤明认为,在实现“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至为重要。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国目前只是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要实现新的增长面临诸多挑战。”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了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按其用途属性,大体可分为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三大部分。国家统计局2005年底发布的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显示,制造业已占中国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制造业居于中国工业主导地位。   文章援引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的话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整体产业的结构升级问题。   在谈到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屈贤明表示,当今世界主要的工业发达大国都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并且因为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成为工业化强国。尽管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十分重视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装备制造业被忽视和弱化了,整个装备制造业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   赵英认为,阻碍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是技术开发能力的不足。   “另一个挑战就是,制造业生产规模的巨大扩张和中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的约束不相匹配。”赵英说。   屈贤明谈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时,将缺乏对工业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的机构列入其中。   屈贤明认为,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尚处在经济转型的过渡期,旧体制遗留的各种问题和新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均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工业司是难以适应的。   赵英也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许多产业发展问题,各产业之间的组织协调问题,一些涉及到许多行业的共性技术科研开发问题,环境布局问题等,确实缺乏一个有效的统一的考虑部门。不过他同时说,“是否需要成立一个工业部,可能有待讨论。”
  (摘自:中国机械网)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