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寻求资金新解
2006/6/30 9:15:00
我国从1958年开始从事数控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至今已经有近50年。虽然说起步不算晚,但是从现在国内乃至国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数控系统行业与占领国际市场八成份额的两大巨头比,差距还很大。
我国数控系统行业与国际先进同行的差距在哪里,我国将以怎样的对策来应对这样的差距?记者访问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前秘书长刘珑,这位植根数控系统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以他丰富的行业经验、高度的行业责任感,提出了一系列对中国行业的希望。
国产数控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年产可达70000台套,产值在20多亿元。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如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凯恩帝等。怎样缩小与国际同行的差距,是现在行业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将资金直接拨给用户
数控系统发展到今天,行业的成熟度成为国产数控系统行业发展的关键。国产的数控系统在技术上也不是不行,但是缺乏用户的使用。但行业的成熟需要用户配合,在使用中暴露出产品的问题,再促进产品的完善和进一步的研发。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循环始终难以形成。用户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意大量使用国产数控系统,系统生产企业又不可能强迫用户去使用,因此这时国家的介入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在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出台相关支持数控机床以及数控系统发展的规划,但是怎样才能用好,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是否沿用以前对研发的支持方法,将研发资金拨给研发单位呢?刘珑的看法是,考虑到用户在发展数控系统行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妨将资金直接拨给那些愿意并能够提供国产数控系统工业运行考核的用户。让用户以这笔资金去配置国产的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国产数控系统在实际工业运行中不断暴露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之迅速形成商品(其中最重要的考核内容是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研发单位之间形成竞争,并有一个自然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挑选使用国产系统的用户时,不妨参照考虑这样2个条件:加工精度不是很高,使用一般的数控系统就可以;产品造价不是太昂贵,否则一旦出现废品,损失会很大。基于这些因素,可以选择非国家机密、规模一般的军工企业,一方面可满足以上2个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使国家的指令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
系统研发的2个方向
刘珑还谈到如果能够将资金分成2个部分,可能会更加有利于行业的发展。第一部分资金用于5轴以上高端产品的研发,第二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通用系统的产业化。现在的行业状况是,国内的产品在研发上虽然已经可以达到5轴、8轴甚至10轴,而且国内也有少量的5轴以上的产品成为商品,但实际上,市场上大量销售的国产系统却是2轴类产品。而且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4轴的系统可以覆盖数控机床的90%,5轴的系统就可以覆盖达99%。因此作为产业化的产品应该与作为研发的产品有所区别。产业化的产品就要量大面广,适应市场需求;作为研发的产品就应该瞄准高端,代表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行业储备性的技术基础。而行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则以5轴联动以下产品为主(含5轴联动)。这实际上是将数控系统的研发分成2个方向,即高端产品的研发和通用量产的产品的研发方向。
不管是负责研发高端产品还是产业化方向产品的企业,国家对他们的考核都以可靠性与技术水平两大指标作为标准。可靠性标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一标准没有达到,即使技术标准再高,企业的研发还是不合格。
数控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同样涉及到产业安全。国家的支持不仅可以保障该行业的安全,而且还可以使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数控系统行业的成熟与发展如果完全靠市场化运行自然发展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发展的速度肯定会放慢。
数控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缺乏产业规模
在一段时间里,我国数控机床产品品种相对较少,开发和交货周期较长,由于没有按市场需求进行开发,批量不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较低;质量不稳定 (可靠性是突出的质量症结),性能水平与国外相对有一定差距,竞争力不强;软件开发投入不足,开发的数控系统缺少共同的软件规范和支撑平台,尚未实现系列化、商品化,没有产业规模。
缺乏发展数控产业的政策和技术配套体系
4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数控机床的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在政策上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措施,对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在政策的配套及相互制约方面力度不够,在引进外资和扩大开放的同时,对国产数控机床的必要保护显得过于单薄。例如,进口产品可以免除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而国内产品却很少能享受这种待遇。同时,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较高的零部件专业化技术配套体系来支撑,而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尚不能满足这种体系的建立,国家对这种配套体系的建立没有大举措出台,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因而未能对数控产业的发展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缺乏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和产业调整的内在动力
在普通机床销售势头良好的形势下,机床工具行业被市场假象所迷惑,大部分企业顾及眼前利益,没有及时依靠壮大起来的财力进行调整,而是一味加大普通机床产量,放弃了已开始进行的产业调整、产品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放松了技术创新,看不到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错过了调整的最佳时机,丧失了更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基础。
面临国外强手竞争的巨大压力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市场对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要求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目标。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对手,国内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难以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抗衡,面临着进口冲击的强大压力。
“十一五”数控系统发展四个基本原则
在“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原则、系统产业化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原则、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行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具体细则包括以下3个方面:
调整数控系统的产品结构,提升经济型数控系统,巩固已有市场。当前经济型数控系统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加上成本的优势,已经占市场主流地位,可按市场规律继续发展,形成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推进普及型数控系统产业化,扩大市场占有率。发展普及型数控系统,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培育市场、引导消费,确保数控系统可靠性指标过硬。为此要开展大量的生产验证,学习广州数控成功的经验,在生产验证中不断进行质量改进,不断提高可靠性增长,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加速研发自主创新高档数控系统。目前高档数控系统的发展,建议采用技术跟踪、引进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开发的发展思路,在消化国外高档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十五”攻关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
形成主机厂、系统厂、用户厂战略联盟。数控系统生产厂要与主机厂结合,不断开发应用软件,全面地提高系统应用与水平,与重点机床生产企业密切配合,争取主机厂和用户厂的信任和支持,使普及型数控系统的生产形成批量、形成效益。使系统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配套、生产管理、用户服务全面进入产业化良性循环。
国产系统市场上的突破主要依靠主机厂。如何加强主机厂、系统厂、用户厂三者间的有机结合,如何在开发、生产、验证、使用各个环节加强信息沟通,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主机厂是中心环节。三者有机的战略联盟形成长效机制,国产数控系统的应用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市场拉动力、企业内动力、政策推动力,三力合一是促进国产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当前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快速增长,整机在系统配置上,经济型几乎是国产系统包打天下,国外产品很难进入,普及型、高级型系统国外品牌占有绝对优势,国产系统很难扩大市场份额。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企业的积极努力,才能真正形成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控系统产业。
(中国工控网提供)
(中国工控网提供)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