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遇数字化转型槛 图书搜索犁还是剑
2006/6/20 8:50:00
CNET科技资讯网 6月19日 北京报道(文/耿军) “一家出版社辛苦了8年,把一位现代文学中著名人物的所有作品整理编辑完毕,弄出了一套定价3400元的全集,但是首印数量却只有3000套,而且还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冒了极大的风险。但最后因为市场评价,这套书的最终命运却是暂缓印刷。”在网络信息爆炸、印刷成本居高不下的当前,任何一个图书出版社都再也承受不起这样低效、传统、和读者完全脱节的传统图书出版过程了。
信息更新日渐频繁的今天,图书的生命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如果一本书选对了,出版后可能流传后世;但如果选错了,图书很快就会下架变成库存、不良资产。中国整个图书出版行业的年销售码洋(图书印刷业术语,指图书定价的总额。)为400多亿元,而书库存码洋竟然已经上升到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三强。最新调查数据早已显示出,我国出版行业已经处于一种全面亏损的状态。在现有在册的700多家出版社中,只有一些大社凭借垄断优势和优势资源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一些小出版社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挣钱,自己靠着新闻出版署和地方管理机构的一些救济政策艰难度日。
应该说,带给图书出版业最直接冲击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很快就会超过美国;年轻人对纸制图书阅读成长率逐年下滑,而在线阅读量则明显较过去成倍增长。然而,面对大众逐渐改变的阅读习惯,以及对网络的依赖,图书出版行业不能只看到其减少了纸质出版物销售的消极一面,还应该主动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出版业的业务流程,积极变革落后的图书营销思路。今年,每家出版社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为了应对数字出版,今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出版事业部,并请来国际著名出版商Thomson来交流数字化转型的经验。”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中心的汪荣萍副主任谈到数字化出版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系统地说,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工作环节一般都包括策划选题、组稿、编辑加工、三审确定、印刷、定价、销售、回款和用户评价等几个环节。现在,这其中的许多环节如果数字化转型了,所产生的效果就会明显不同。
首先是在选题、出稿环节上。原来的旧模式是先约稿,如果能约到专家或名作家写的话,书就有可能卖得好。而今年上半年出现的网络博客的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组稿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写书。出版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专家的事情,而更多的是一个网民支持率的问题。再比如选稿,以前在选稿的时候,一般出版社的做法都是通过编辑在众多投稿中选一篇适合市场的稿件。但稿件是否适合很难说。如果编辑选对了,可能效益就会非常好;一旦选不对,效益就非常糟糕。而现在在选稿环节上,国外已经出现了用户评价的模式。也就是说这个环节可以直接由网络用户决定,而不再是由哪个编辑决定了。
其次在图书定价环节上。以前一本书的定价,很多时候是大家开会讨论来决定的。有了互联网以后,定价将由客户需求来决定,而且一本书也不只有一个定价了。在国外,目前一本书已经可以有多个价格,如可以设定用户只看一次是多少钱,只租三个月是多少钱,下载下来是多少钱,买纸制书又是多少钱等等多个价格。
印刷环节可能是未来发生变化最大的一环。在国外POD按需印刷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它对出版社,特别是对非新书环节的70~80%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并形成了一定的盈利模式。
由此可见,读者和图书出版社之间的链条已经越来越短,从过去的专家写书、编辑评书、大家读书的出版过程,会发展成大家写书、大家读书、大家评书。再过十年,可能根本用不了十年,图书出版业的整个流程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里蕴涵的深层革命不仅包括着对图书销售还是不是印量越高越赚钱;图书是不是只是通过卖书来赚钱,广告可不可以赚钱;纸制图书的意义是阅读价值还是收藏价值等等业务问题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还包括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如何与IT、互联网公司业务合作、如何建立新的数字商业模式等等全新的勾画。现在是图书出版业该出手的时间了。
(摘自:新浪网机电频道)
(摘自:新浪网机电频道)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