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团队,成就核心竞争力
——— ――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党先生专访
2006/6/16 12:00:00
如果你的车上安装了GPS,你刚好要去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那么一切都变得简单。因为你无需再寻找其它地标,只需输入南京市江宁区菲尼克斯路,你即可顺利到达。
在自动化业内,目前还只有两个国际性公司享受如此殊荣。
菲尼克斯就是其中之一。
殊荣,还远不止于此:
作为亚洲公司的后来者,超越日本、韩国、新加坡,一跃成为集团亚太总部;
成为集团全球总经理年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本土之外召开的举办地;
二期工程竣工,三期建设已列入集团发展规划;
100%本土化管理,100%本土化员工;
中央电视台连续性跟踪报道… …
时隔2年,又值菲尼克斯TNC CoC战略启动后的第一年,笔者重返菲尼克斯,专访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党先生。再次解读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笔者:2006年是菲尼克斯TNC CoC战略的关键一年,作为菲尼克斯亚太总部及中国公司,在这一战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顾总: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有很多挑战。PHOENIX做为德国中小型企业,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这个进程的表征体现于在各个国家建立了很多子公司,设立很多销售代表处,其国际化业务的比例也已经占到公司业务的65%。但这些还不能说明一个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公司,应该说仍处于国际化的一个初期阶段。
事实上,所有中小型企业并未能真正走上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不是以有多少个分公司、办事处这一表象指征来考量的,而是以竞争力的国际化作为标志的,这也是菲尼克斯提出TNC CoC战略的初衷。
谈到菲尼克斯的TNC CoC战略,我们首先来解读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它的灵活性、专业性以及对专业领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专业性也存在缺陷,就是会限制其真正走向大规模的国际化和大规模的业务拓展,而只能是规模的膨胀。那么,对中小型企业,怎么能在走向业务扩张的同时,又能保持中小型企业的灵活性、专业性、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一个需要双重考量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PHOENIX觉得很自豪。我们对很小的东西(电气接口技术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的同时,还能够在企业规模上得以高速发展,而不是像有些大的企业通过收购来扩张业务。即便如此,PHOENIX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的积累。正是这些经验,使我们集团能在今天确定公司新的发展战略――TNC CoC战略。
TNC CoC,即跨国公司竞争力中心。具体的解读即:把真正的竞争力不仅放在德国,还放在美国、欧洲、美洲、同时也放在亚洲。这一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销售、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是产生竞争力源泉的市场。
具体到中国,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亚洲竞争力国家。使中国公司具备“主动创新的能力”、“市场渗透的能力”、“企业运作的能力”,从而带动并提升整个亚太市场的竞争力。
2006年是TNC CoC战略的关键一年。作为菲尼克斯亚太竞争力中心,中国公司首先要把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建立起来。如果说去年乃至今年,这一竞争力中心在市场上还没产生很大的短期效应,那么在未来2-3年或3-5年,一定可以体现出来。
笔者:在TNC CoC战略中,强调“主动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会促使企业从单纯的加工、销售转向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保证竞争力中心能够针对本地市场,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顾总:研发分为2个层面。一个是具备产品设计能力,一个是技术平台。
我们的研发团队,已经从去年的5个人增加到了30个人,而且在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宣传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技术平台上,我们已经拥有完备的自动化技术竞争力平台、防雷自动化技术平台,还包括投资500万以上的防雷实验室。没有人会真正建立这样的公司,扎根于中国,把核心技术带入中国市场。
“主动创新的能力”的根本使命是能够针对本地市场,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一层面,我们已经有了几类产品开始研发,并到了最后阶段。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小小的电气连接产品,会有多少创新可言?事实上,客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以端子为例,也许有人认为只需几个品种就能满足需求,实际上却需要几千个品种,甚至几千个品种都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菲尼克斯要把端子技术做到博大精深。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相适应的产品。
“主动创新的能力”不应只体现在技术研发上。缺乏技术制造支持的任何研发,都只能是空谈,无法为客户真正提供产品化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强大的技术制造能力也是菲尼克斯“主动创新的能力”的有效保障。菲尼克斯中国公司不仅把德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带到中国,同时也在建立一个适应中国发展要求的制造技术平台。
参观工厂时你会看到先进的注塑机、自动化装配线。这些设备、装配线不是仅仅照搬德国的模式,同时也在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到最有效的、成本最优的制造技术,并在这个技术之上,推进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
在过去,菲尼克斯中国的制造技术95%是德国技术在中国的延伸,现在我们希望在未来2-3年内,将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制造技术提升到30%-40%。所以我们去年建立了制造中心,也建立了很多部门,加强制造技术上的竞争力。
将研发、产品、品牌、市场等诸多因素予以整合,通过菲尼克斯的业务链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菲尼克斯中国会在TNC CoC战略中实现整合营销,成为“智能化”的区域市场发动机。
笔者:刚刚参观过菲尼克斯现代化的工厂。现在菲尼克斯中国工厂的产能可以用一个直观的数字予以描述吗?
顾总:目前菲尼克斯中国工厂生产接线端子、防雷及电涌保护器、电子接口等多种产品。以接线端子为例,每年的产量已经将近1亿“针”。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电子模件定制中心。即我们不仅仅生产、销售端子本身,还可以为客户订做加工PCB板,提供标签打印、元器件粘接等服务。我们同时计划在2-3年内,在南京建一个电子工厂,进入PCB、MSD制造。
在制造技术上,这一业务与现有产品区别很大。但这一技术在德国菲尼克斯已经有很深厚的基础,相信菲尼克斯中国依然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笔者:菲尼克斯不只是电气接口技术专家,同时也是自动化技术的领导者,如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无线通讯、PC-BASED自动化等。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非常关注菲尼克斯的自动化业务。
顾总:菲尼克斯致力于提供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最基本的接线端子到自动化系统,力求帮助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我们的现场总线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一汽、上汽、东风汽车、电力及烟草等项目中。
菲尼克斯在自动化技术领域一直有精彩表现,并有很强的工业设计能力。目前自动化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重约为20%,我们有信心在2010年将这一比重提升至30-40%。
在自动化领域,菲尼克斯依旧奉行“不只销售产品,更要将先进自动化技术带到中国”的企业经营理念;在营销方式上,菲尼克斯已经并将继续与自动化同行合作,通过这些自动化领域的合作伙伴,将菲尼克斯的自动化技术提供给行业用户。
无论是在电气接口领域,还是在自动化领域,菲尼克斯都甘作配角。
在终端市场层面,菲尼克斯对市场有广泛的认知度,并在电力、烟草、汽车等行业有独到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过合作伙伴予以实施,是菲尼克斯自动化业务的模式之一。
同时,为自动化同行提供先进的自动化产品以及产品设计支持,也是菲尼克斯自动化业务的模式之一。这里我可以谈两个案例。
一个是大家看到的KW与研华的合作。事实上KW是菲尼克斯100%控股的一个专门的自动化软件提供商。其业务模式并不是直接面向行业终端用户,而是与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的合作,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合作伙伴的自动化产品竞争力,从而自然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带入行业应用;
另一个是我们正在与浙大中控进行的产品设计合作。工业设计是菲尼克斯另一领先优势,传承于德国的关注产品细节的专业精神会对提升浙大中控产品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菲尼克斯已经在内部达成共识,全面通过支持中国民族工业的决策。菲尼克斯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内自动化厂商合作,将中国的自动化产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产品。
笔者: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对自动化市场一直进行着持续的观察、研究。我们看到,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已经远远低于很多供应商的预期。菲尼克斯的市场表现却逆市而扬。
顾总:菲尼克斯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即保持高增长,进入中国市场第3年,即成为中国电气接口领域第一品牌供应商。即便在2005年,公司依旧保持了25%的高增长。
菲尼克斯之所以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因为我们真正把中国当作竞争力市场,并不断建设这一竞争力。
很多企业来到中国,事实上还只把中国作为一个销售市场,并没有真正在中国建立一个核心竞争力平台。如果哪个企业能在这方面有超前意识,并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予以对待,着眼推动未来的产业化发展,相信都会有所裨益。
在这一点上,菲尼克斯是超前的,当然也是成功的。通过本地核心竞争力平台的建设,菲尼克斯才得以在市场上有突出表现,成为快速成长的中型企业。
菲尼克斯中国公司的远期目标是希望在2010年达到15亿元的市场规模。并将自动化业务比例提升至30-40%。但就中国的市场增长容量而言,单纯依靠行业应用规模的增长是无法支持这一增长目标的。如何超越市场平均增长率、保持高增长?我们的答案也是:在中国建设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编者按:自动化系统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结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已经摆脱传统的集中控制窠臼,而将更多的控制权限下放到子站甚至现场仪表,菲<
在自动化业内,目前还只有两个国际性公司享受如此殊荣。
菲尼克斯就是其中之一。
殊荣,还远不止于此:
作为亚洲公司的后来者,超越日本、韩国、新加坡,一跃成为集团亚太总部;
成为集团全球总经理年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本土之外召开的举办地;
二期工程竣工,三期建设已列入集团发展规划;
100%本土化管理,100%本土化员工;
中央电视台连续性跟踪报道… …
时隔2年,又值菲尼克斯TNC CoC战略启动后的第一年,笔者重返菲尼克斯,专访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党先生。再次解读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笔者:2006年是菲尼克斯TNC CoC战略的关键一年,作为菲尼克斯亚太总部及中国公司,在这一战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顾总: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有很多挑战。PHOENIX做为德国中小型企业,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这个进程的表征体现于在各个国家建立了很多子公司,设立很多销售代表处,其国际化业务的比例也已经占到公司业务的65%。但这些还不能说明一个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公司,应该说仍处于国际化的一个初期阶段。
事实上,所有中小型企业并未能真正走上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不是以有多少个分公司、办事处这一表象指征来考量的,而是以竞争力的国际化作为标志的,这也是菲尼克斯提出TNC CoC战略的初衷。
谈到菲尼克斯的TNC CoC战略,我们首先来解读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它的灵活性、专业性以及对专业领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专业性也存在缺陷,就是会限制其真正走向大规模的国际化和大规模的业务拓展,而只能是规模的膨胀。那么,对中小型企业,怎么能在走向业务扩张的同时,又能保持中小型企业的灵活性、专业性、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一个需要双重考量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PHOENIX觉得很自豪。我们对很小的东西(电气接口技术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的同时,还能够在企业规模上得以高速发展,而不是像有些大的企业通过收购来扩张业务。即便如此,PHOENIX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的积累。正是这些经验,使我们集团能在今天确定公司新的发展战略――TNC CoC战略。
TNC CoC,即跨国公司竞争力中心。具体的解读即:把真正的竞争力不仅放在德国,还放在美国、欧洲、美洲、同时也放在亚洲。这一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销售、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是产生竞争力源泉的市场。
具体到中国,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亚洲竞争力国家。使中国公司具备“主动创新的能力”、“市场渗透的能力”、“企业运作的能力”,从而带动并提升整个亚太市场的竞争力。
2006年是TNC CoC战略的关键一年。作为菲尼克斯亚太竞争力中心,中国公司首先要把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建立起来。如果说去年乃至今年,这一竞争力中心在市场上还没产生很大的短期效应,那么在未来2-3年或3-5年,一定可以体现出来。
笔者:在TNC CoC战略中,强调“主动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会促使企业从单纯的加工、销售转向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保证竞争力中心能够针对本地市场,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顾总:研发分为2个层面。一个是具备产品设计能力,一个是技术平台。
我们的研发团队,已经从去年的5个人增加到了30个人,而且在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宣传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技术平台上,我们已经拥有完备的自动化技术竞争力平台、防雷自动化技术平台,还包括投资500万以上的防雷实验室。没有人会真正建立这样的公司,扎根于中国,把核心技术带入中国市场。
“主动创新的能力”的根本使命是能够针对本地市场,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一层面,我们已经有了几类产品开始研发,并到了最后阶段。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小小的电气连接产品,会有多少创新可言?事实上,客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以端子为例,也许有人认为只需几个品种就能满足需求,实际上却需要几千个品种,甚至几千个品种都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菲尼克斯要把端子技术做到博大精深。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相适应的产品。
“主动创新的能力”不应只体现在技术研发上。缺乏技术制造支持的任何研发,都只能是空谈,无法为客户真正提供产品化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强大的技术制造能力也是菲尼克斯“主动创新的能力”的有效保障。菲尼克斯中国公司不仅把德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带到中国,同时也在建立一个适应中国发展要求的制造技术平台。
参观工厂时你会看到先进的注塑机、自动化装配线。这些设备、装配线不是仅仅照搬德国的模式,同时也在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到最有效的、成本最优的制造技术,并在这个技术之上,推进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
在过去,菲尼克斯中国的制造技术95%是德国技术在中国的延伸,现在我们希望在未来2-3年内,将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制造技术提升到30%-40%。所以我们去年建立了制造中心,也建立了很多部门,加强制造技术上的竞争力。
将研发、产品、品牌、市场等诸多因素予以整合,通过菲尼克斯的业务链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菲尼克斯中国会在TNC CoC战略中实现整合营销,成为“智能化”的区域市场发动机。
笔者:刚刚参观过菲尼克斯现代化的工厂。现在菲尼克斯中国工厂的产能可以用一个直观的数字予以描述吗?
顾总:目前菲尼克斯中国工厂生产接线端子、防雷及电涌保护器、电子接口等多种产品。以接线端子为例,每年的产量已经将近1亿“针”。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电子模件定制中心。即我们不仅仅生产、销售端子本身,还可以为客户订做加工PCB板,提供标签打印、元器件粘接等服务。我们同时计划在2-3年内,在南京建一个电子工厂,进入PCB、MSD制造。
在制造技术上,这一业务与现有产品区别很大。但这一技术在德国菲尼克斯已经有很深厚的基础,相信菲尼克斯中国依然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笔者:菲尼克斯不只是电气接口技术专家,同时也是自动化技术的领导者,如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无线通讯、PC-BASED自动化等。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非常关注菲尼克斯的自动化业务。
顾总:菲尼克斯致力于提供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最基本的接线端子到自动化系统,力求帮助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我们的现场总线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一汽、上汽、东风汽车、电力及烟草等项目中。
菲尼克斯在自动化技术领域一直有精彩表现,并有很强的工业设计能力。目前自动化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重约为20%,我们有信心在2010年将这一比重提升至30-40%。
在自动化领域,菲尼克斯依旧奉行“不只销售产品,更要将先进自动化技术带到中国”的企业经营理念;在营销方式上,菲尼克斯已经并将继续与自动化同行合作,通过这些自动化领域的合作伙伴,将菲尼克斯的自动化技术提供给行业用户。
无论是在电气接口领域,还是在自动化领域,菲尼克斯都甘作配角。
在终端市场层面,菲尼克斯对市场有广泛的认知度,并在电力、烟草、汽车等行业有独到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过合作伙伴予以实施,是菲尼克斯自动化业务的模式之一。
同时,为自动化同行提供先进的自动化产品以及产品设计支持,也是菲尼克斯自动化业务的模式之一。这里我可以谈两个案例。
一个是大家看到的KW与研华的合作。事实上KW是菲尼克斯100%控股的一个专门的自动化软件提供商。其业务模式并不是直接面向行业终端用户,而是与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的合作,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合作伙伴的自动化产品竞争力,从而自然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带入行业应用;
另一个是我们正在与浙大中控进行的产品设计合作。工业设计是菲尼克斯另一领先优势,传承于德国的关注产品细节的专业精神会对提升浙大中控产品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菲尼克斯已经在内部达成共识,全面通过支持中国民族工业的决策。菲尼克斯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内自动化厂商合作,将中国的自动化产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产品。
笔者: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对自动化市场一直进行着持续的观察、研究。我们看到,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已经远远低于很多供应商的预期。菲尼克斯的市场表现却逆市而扬。
顾总:菲尼克斯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即保持高增长,进入中国市场第3年,即成为中国电气接口领域第一品牌供应商。即便在2005年,公司依旧保持了25%的高增长。
菲尼克斯之所以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因为我们真正把中国当作竞争力市场,并不断建设这一竞争力。
很多企业来到中国,事实上还只把中国作为一个销售市场,并没有真正在中国建立一个核心竞争力平台。如果哪个企业能在这方面有超前意识,并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予以对待,着眼推动未来的产业化发展,相信都会有所裨益。
在这一点上,菲尼克斯是超前的,当然也是成功的。通过本地核心竞争力平台的建设,菲尼克斯才得以在市场上有突出表现,成为快速成长的中型企业。
菲尼克斯中国公司的远期目标是希望在2010年达到15亿元的市场规模。并将自动化业务比例提升至30-40%。但就中国的市场增长容量而言,单纯依靠行业应用规模的增长是无法支持这一增长目标的。如何超越市场平均增长率、保持高增长?我们的答案也是:在中国建设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编者按:自动化系统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结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已经摆脱传统的集中控制窠臼,而将更多的控制权限下放到子站甚至现场仪表,菲<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航海日志】与海鸥共舞,与星辰对话!
创新与标准同行|菲尼克斯电气荣获GB/T 20234-2023 CQC认证
解决方案 | 全速前进 向大海的深处去!
读懂按钮指示灯,来这场研讨会就够了!
新品速递 | 宽仅6.2mm 超薄安全栅MINI Analog Pro 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