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空心化”趋势下中国汽车的机遇

“空心化”趋势下中国汽车的机遇

2006/7/21 9:42:00
跨国公司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将国家GDP与企业销售额共同排名,像沃尔玛在全球国家与企业的排名表中可以占到第20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更多的离岸外包、战略联盟、虚拟公司的出现,跨国公司的经营出现的一个新特征就是“空心化”(Hollowing out),即大量的业务被剥离开公司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联盟交给外部企业。像传统的汽车业、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伟世通就分别从整车企业通用、福特中剥离开来。 “空心化”意味着价值链的重新整合,从投入—产出结构的角度来看,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产品生产、批发和零售、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回收利用等环节;而从研发—产出结构的角度来看,价值链则由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检测、销售等环节组成。“空心化”不仅指原来在企业内部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制造、批发和零售、客户服务等某个环节被分离出去,而且指R&D、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原来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某个环节被分离出去。后一种“空心化”对企业间分工格局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罗孚的破产就是无法对应这种新出现的趋势,无法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 “空心化”也意味着竞争势力的调整,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机遇,例如台湾地区的鸿海就抓住PC产业的“空心化”趋势,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PC代工商。 同时,伴随“空心化”的是全球许多制造产业大量的产能过剩,这就为中国企业分拆收购国际企业的各项资产打下了基础,例如联想单独收购IBM的PC部门,南汽与上汽分别瓜分罗孚的生产线与新车型设计。 目前,许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抓住跨国公司“空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如曙光在车桥、万丰在铝合金轮毂等产业都争取到大量国际订单,企业迅速发展。但在整车行业,却成为中国企业的心病,因为这是跨国公司控制的核心地带,也是价值链上增值最快的领域。是无论如何“空心化”,跨国公司也不会放弃的核心价值所在区域。 目前,中国整车企业的战略有三种: 一、 渐进扩张型。以上汽、一汽为代表,通过各种合资发展壮大零部件配套体系,积累研发经验,逐步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二、 标杆模仿型。以奇瑞、吉利为代表,通过模仿跨国公司的流行车型,利用全球零部件配套的低成本,快速切入市场,赢得先机; 三、 猛醒追赶型。作为国企,南汽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花大价钱进行跨国收购是痛下决心的,但能否吸收流水线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将成为极大挑战。 这三种战略究竟哪种最好,最后都可以归结到如何切入(Linkage)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如何积极杠杆(Leverage)全球的各种资源,通过学习(Learn)迅速发展自身能力,通过这3L提升国际竞争力。 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管理学院全球战略首席教授彭维刚(Mike W. Peng)认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彭维刚建议,收购罗孚资产的中国国有企业应该迅速建立全球性的发展眼光,既然收购了全球性的品牌及其资产,就应该积极地利用全球的各种产业资源,放弃“上海”、“南京”、“北京”等以地方为品牌发展的狭隘地域意识,这应该是第一步也是最当务之急的一步。
  (中国工控网提供)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