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中国机械500强汽车工业待转型
2006/8/3 10:00:00
2006年《中国机械500强》暨《世界机械500强》发布会日前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据中国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统计显示,一汽、上汽、东风等三个汽车集团位居《中国机械500强》榜单前三名,在同期发布的2006年《世界机械500强》中,有53家中国机械企业入选。
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汽车工业共生产汽车570.77万辆,同比增长12.56%,其中乘用车393.07万辆,同比增长19.73%;商用车177.7万辆,较之2004年下降0.6%。2005年在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五大集团的销量均超过50万辆,与上年相比,东风和北汽增长较为明显。此外,排名五至十位的广汽、哈飞、奇瑞、江淮和吉利,销量与上年相比均保持快速增长。
2006年《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特别指出,在前10大企业中,除了排名第四的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属于综合类外,其余9家全部是汽车制造;前20名中有16家属于汽车制造行业;而前50名中有29家是汽车制造企业。这一情况说明,汽车工业为整个社会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和拉动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延续了行业霸主地位。
报告分析指出,汽车工业之所以发展迅速,首先得益于国家的开放政策,近年来,国内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与德美日韩等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合资合作,采用其先进技术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对路产品,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其次是国家实施稳健财政货币政策,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有能力买车;再次是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以及近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为重型载重汽车以及摩托车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最后得益于企业的信息化,这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
剑指高新技术
汽车工业亟待转型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还是“齐头并进、迅速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界曾经对这个问题争论得沸沸扬扬,汽车行业也难免遇到同样的困惑。
对照“中国机械500大”和“中国机械500强”榜单可以发现,在2005年中国机械500强前10名中,一汽集团依然保持第一的位置,东风和上汽集团名次有所交替,后者取代前者名列第二;广州本田和长安汽车集团都下降了一个名次,一汽-大众上升了两个名次,共有10家企业名次均没有变化。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汽车行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业绩比之上年有所下滑。在“中国机械500大”中,企业中汽车行业数量连续两年都有减少,比上年的120家减少了10家,比前年减少了37家,这与近两年中国车市产能过剩、原材料涨价、宏观调控、燃油价格飞涨、进口配额放开等因素有关。
同期发布的“世界机械500强”榜单显示,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分别排在世界第71位、83位和85位,大部分企业都排在300名以后。美国企业占了整个500强的1/3以上,日本企业也占到了1/5以上,我国虽然有53家入选,但是进入前百强的只有3家,像德国、法国等国家虽然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相对较少,但进入百强的企业却相对较多。
报告认为,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特别是2005年中国首次成为汽车净出口国,取得了出口大于进口的好成绩。但是发展自主品牌、提高品牌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需要很长时间,也是企业最大的系统工程。展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通过自身努力和国家政府的支持,使汽车产业实现转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且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初登全球采购班车
零部件工业机遇在望
从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全球零部件业当前正向中国大转移。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2006年7月1日之后中国整车关税税率为25%,而零部件关税税率只有10%,这15%的税率差,将成为引导跨国公司实施零部件产品本地化生产的经济杠杆。
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由此可以推算,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全球零部件企业布阵中国的原始动力。目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众多的零部件合资或独资企业,分享中国企业产业高增长的成果。各大零部件巨头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生产制造,而且日渐重视研发,纷纷在中国建立技术中心。
美国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公司在中国拥有14家零部件制造工厂,总投资超过4.5亿美元,生产了40多个大类的产品。德国博世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零部件巨头之一,已在中国设立了10家代表处、4家贸易公司、1家贸易代表处、7家独资企业以及10家合资企业。由于日本汽车厂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零部件商也随着整车厂的脚步,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上汽车零部件公司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强势发展之路。德尔福和伟世通分别从通用和福特公司独立出来,从单纯为一家汽车公司供货的零部件厂商转为面向全球的零部件公司。中国本土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国外零部件厂商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成为可行选择。
据统计,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接近500家,虽然目前这些公司还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但随着其在中国本土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研发能力的提高,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压力下,跨国公司国际采购将目光转向中国。目前,世界知名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在中国设立其全球采购中心,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额已经超过55亿美元。而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如万向、福耀玻璃等也挤入了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的班车。
据一项市场调研显示,随着德尔福、伟世通、TRW和Lear等一大批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中国的投资扩展计划,2010年中国将在现有零部件供应行业规模基础上增加165%的份额,达到约8000亿元左右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吸收方。
(摘自:中国机械网)
(摘自:中国机械网)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