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让三江源头活水绵绵不绝

让三江源头活水绵绵不绝

2006/9/4 11:11:0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条江河每年从这里流出的总水量近600亿立方米,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正因为此,从2003年开始,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05年投资75亿元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省委、省政府为维护生态大局,自去年开始对地处“三江源”的果洛、玉树两个自治州不再考核GDP。那么,“三江源”地区目前的生态状况如何?生态退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生态退化的趋势?近日记者走访了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津成。 “三江源”生态状况 记者:“三江源”生态举国关注,您能谈谈“三江源”目前的生态状况吗? 李津成:近二三十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日益退化。 单纯讲生产力的发展,不顾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使我们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很多的资金,最后的结果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生态恶化,群众的生活也将难以摆脱贫困。 长期以来,我们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思路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此来解决群众的生活贫困问题。而发展生产力的路子也是比较单一的,就是充分利用天然草场,让草场最大限度地提供人类生活资料,采取了围栏建设、畜棚建设、圈窝种草、抗灾保畜等一系列措施。比如说给牧民提供冬季越冬饲料的补助,一旦遇到了灾害还有救灾的补助。另外,还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总体来讲,这些措施对抗灾保畜、稳定畜牧业生产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生态的保护却很少顾及,草场的负担和压力在不断加重。 目前“三江源”地区有70多万人口,比解放初期多了3倍多。牲畜统计数是2200万个羊单位,占全省近一半,相当于解放初期的4倍。同样的草场,人口、牲畜增加了这么多,草的产量却没有增加,这个地区是高海拔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场,这种草场的产草量本来就是很低的,它要比中低海拔温性草原的产草量低一半以上,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区草的生长期不足4个月。草产量是无法再提高的,可人口、牲畜不断在增加,造成了严重的超载过牧,这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有关方面统计和推算,这一地区总的超载过牧量接近60%。然而,退化的草场恰好更适合老鼠的生存,鼠害加剧是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后果。 当然,最近30年来气候也在逐渐转暖(平均提高了1.15℃),这样就造成冰山消融、雪线上升、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温度上升后冻土层下降,土壤表面涵养的水分减少,草容易干枯,加上牲畜践踏和啃食,裸露出原生地表,风一吹就变成了沙土,水土流失了,沙漠也逐渐形成了。黄河上游的玛多县最为明显。玛多县是我国高原拥有湖泊最多的县,原来有大小4000多个湖泊,大部分地区都是沼泽、湿地。现在湖泊只剩400多个,仅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其他都干涸了。湖泊干涸后露出了湖底,风一吹沙子就到处跑,形成了活动沙丘,沙漠化非常严重。 发展与保护 记者:在“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与治理过程中,青海省怎样从根本上遏制生态退化的趋势? 李津成:从2003年开始,国家在这一地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05年开始实施三江源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关于这一地区发展的新思路,采取了新措施。主要是不能再用扩大规模的办法去追求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而要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把人类生产生活约束在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之内;也不能简单地去搞草场植被的休养生息,而要城乡统筹,走城镇化的道路,解决好牧民群众禁牧、休牧后的接替产业和生活出路问题。总之,把生态保护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总目标统一起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这就是我们的新思路。省委、省政府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两个基本指导思想:一是“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一定要和当地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如果不能把群众的生活问题解决好,想保护生态也保护不了。而要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转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群众因减畜禁牧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另外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退牧还草必须要和生态移民、调整结构结合起来。也就是治标要与治本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减少畜牧业人口,把他们迁到小城镇去,迁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去,培训他们掌握新的生产技能,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让他们不再依赖天然草场作为生活的来源,这样草场的压力才能减轻,同时也顺应了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记者:从去年开始,“三江源”区的果洛、玉树两个自治州不再考核GDP,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津成:“三江源”地区在国家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所处的位置、所担负的任务和责任应当是以保护生态为主,而不是以创造GDP为主。如果一味地追求创造更多的GDP,会加剧生态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拿出主要的精力、主要的力量,用于“三江源”草原植被的保护、水源的保护,森林、湿地的保护,让源头活水绵绵不绝,植被常青,草原就像地毯一样完整地覆盖在高原上,这就是我们对国家的责任和贡献。当然,我们为了保护生态,宁肯牺牲一点GDP的增长。 任重道远 记者:为保护生态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这个矛盾如何处理? 李津成:两年前,省里在三江源保护区规划论证的过程中就非常鲜明地提出,“三江源”地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以保护为主。省委研究青海区域发展的指导意见时,这片区域基本上没有再提GDP增长的指标。去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玉树、果洛两个自治州不再考核GDP。这样做有可能经济发展增速会放缓,甚至有的地方绝对数也要下降。同时,GDP的减少也意味着草地畜牧业总量减小,牧民收入也会减少。 对于财政收入的减少,国家财政部门给予我们一些实际的帮助。但难的是牧民收入减少。因此,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这种补偿机制应该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当地政府财政的补偿,税收减少,财政自有收入就减少,国家转移支付应当增加,各方面的支出帮助应该加大。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畜牧业总规模下降多少呢?按照现在工作的安排,我们要在保护区迁出四分之一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的牲畜。因此,一是对留居草场的牧民要给予相应的补偿。二是迁入城镇的牧民一时还不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也需要国家的补助,禁牧期间还需要有一个最低生活保障。这样,这些群众就可以安心生活了。进而,在“三江源”地区建立牧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牧民只在允许的范围内放养一定数量的牛羊,真正做到以草定畜,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活提高的“双赢”。 现在玉树、果洛这两个自治州不考核GDP了,其实“三江源”16个县都有同样的问题。“三江源”地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功能区域,其他县也不会硬性考核GDP。要更加强调对生态的保护,强调草畜平衡、保护资源,强调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的考核,搞好生态移民,加快城镇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样一个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重新审视青海。 青海是国家的生态高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是国家最重要的水源地。青海担负的十分重要的责任是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水源。当然青海也有一些地区是重点开发和需要加快开发的,我们也要把发展的文章做足、做好,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处于中心位置和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发展能力。 记者:“三江源”生态保护,还要做哪些重要的工作? 李津成:要做的事情很多。从长远考虑,“三江源”地区还应采取强有力的政策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因为这个地区的生态太脆弱了,承载不了那么多人,落后、封闭的经济社会条件,使现有人口的转移难度很大。为此,建议国家对这一地区实行特殊的计划生育奖补政策。实行积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加快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同实施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一样,是“三江源”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战略性措施。
  (中国工控网提供)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