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氮肥产业:在技术打磨下脱胎换骨重上发展轨道
2006/12/1 9:22:00
11月27日,在全国小氮肥第13次技术经验交流会上,一个消息让许多代表浮想联翩,那就是此次会议是以小氮肥名义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此后小氮肥协会将载入史册。
尽管小氮肥协会的消失并不是小氮肥企业的消失,但这一变化对已有半个世纪发展史的小氮肥企业来说,仍值得铭记。因为这半个世纪以来,小氮肥协会与小氮肥企业是水乳交融的。它们是一同成长起来的。
小氮肥企业诞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是中国化肥工业的先行者。直到1973年我国开始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13套大型化肥装置,特别是在以后的10年间又继续进口了19套大化肥装置后,小氮肥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百家小氮肥企业正是在这数年间惨遭淘汰的。
陡然变得残酷的生存环境,使小氮肥企业深刻认识到,没有看家的技术,就只有等死。
1987年小氮肥协会成立,随后立即成立了自己的技术委员会。至此,小氮肥企业开始拉开架势,向技术领域进军,至今已近20年。而正是这20年,小氮肥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问世,且是环环相扣,直指装置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一位小氮肥企业负责人说,正因为小氮肥的小,我们才有敢于一试的心态。大氮和中氮搞技术改造,要层层报批,小氮肥没这个麻烦,发现问题就提出来,技委会处处支持,说干就干,许多技术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决的。年复一年,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项技术难题被小氮肥企业拿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进口大氮肥装置的技术优势,正在被当年的小氮肥们借鉴和掌握。
记者手中有这样几个数据。2004年12月28日,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国产化大型装置投产,开了国产化大氮装置的先河;2005年8月,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套国产化20万吨合成氨装置在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要知道这两家企业当年都是小氮肥企业,而小氮变成中氮的例子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小氮肥中已有宜化集团、心连心化工集团等多家企业的15套“18/30”装置,90多套“8/13”装置,明年还将有6套“18/30”装置建成投产。这也是小氮肥行业的合成氨产量为何能占全国产量66%的原因。
小氮肥行业在装置大型化的同时,还重点进行原料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产能更为合理地向原料产地和市场靠近。目前,我国生产合成氨的原料仍以煤炭为主,去年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量占全国的73%。
因此,拿下煤的气化技术对小氮肥来说至关重要。江西昌九股份江氨分公司总经理熊国保说,煤气化炉的多样性为小氮肥的原料改造提供了选择空间。有钱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进口的壳牌煤气化炉,没钱或缺钱的企业可以采用国产化(山西煤化所研制)的灰熔聚气化炉。灰熔聚气化炉的优势在于对煤炭种类选择面较宽,甚至可以不用山西晋城等地的无烟煤,而改用本地的任何一种煤炭,就是说非无烟煤也能进灰熔聚炉造气。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氮肥企业从700多元1吨的无烟煤改为采用300元上下1吨的非无烟煤。此炉专用于中小氮肥企业。
其他如单套装置大型化等技术的研制,也使小氮肥行业整体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其中直径达1800毫米、2000毫米、2200毫米直至2680毫米的几十套大型氨合成塔,以及配套的大型氢氮压缩机、二氧化碳压缩机等,也都在天脊集团高平化肥有限公司、山东明水大化集团等多家企业投入运行。
由于小氮肥行业坚持不懈地向技术领域进军,逐步将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逐项地解决,才使得小氮肥企业面对国内外的压力,顽强生存,并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我国现存数百家小氮肥企业,而今天的小氮肥企业已完全不同于当年的小氮肥企业。今天的“小”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含量和精到的经营理念。在这次由小氮肥协会组织的最后一次会议上,代表们表示,也许有一天,小氮肥企业也会和小氮肥协会一样载入历史,但小氮肥企业勇于追求技术创新的奋斗精神,正在融入那些具有小氮肥血统的大型化肥化工企业的品质之中,并将在日益发展的中国化学工业中得到永生。
(摘自:中国化工网)
(摘自:中国化工网)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