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亮剑”国际市场的“秘密武器”
2007/1/29 13:52:00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07年柳工集团全球经销商会议上,来自40多个国家的经销商把柳工集团一季度1000台工程机械的出口份额订购一空。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华说,柳工集团有自己“亮剑”国际市场的“秘密武器”——立足自主创新,打造世界柳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拥有先进技术、性价比高的产品总是最受市场青睐的。”
2006年,柳工集团的装载机产销量双双突破了两万台“大关”,销售收入走上了80亿元的新台阶,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坐上了世界轮式装载机销售的“第二把交椅”。
“不搞闭门造车,采取拿来主义”
从引进、消化到吸收,柳工集团在自主创新中,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和“借船过海”等手法都用上了。柳工集团的核心企业——柳工股份公司总裁曾光安说,柳工的自主创新,不搞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一切优势技术、管理资源,采取“拿来主义”,以一种国际化的、开放的思维去创新。
10多年前,柳工全套引进了国际工程机械著名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最畅销的装载机966E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在长达8年的合作当中,柳工先后派出了300名技术人员赴美学习和培训,把引进的技术应用到ZL50C装载机等新系列产品上。
曾光安说:“随着引进技术的成熟,现在这些机型年产销量超过万台,开始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甚至销售到了美国市场。”
“研发队伍是柳工竞争力的源泉”
人才决定竞争力,构筑行业一流研发队伍是柳工集团技术创新长盛不衰的“法宝”。从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科到70年代的技术研究所再到90年代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本世纪初成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柳工集团经历了从产品开发到技术研究的过程。
王晓华自豪地说:“柳工集团拥有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还拥有一支30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舰队’,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据了解,柳工集团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八次填补了国内工程机械技术与产品的发展空白,获64项国家专利授权,并领先在行业内推出符合欧美市场技术要求的系列产品。
柳工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总工程师章二平说:“柳工集团不仅每年能够推出20多个创新产品,而且在工程机械行业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强大的研发能力使“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排头兵”柳工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提升: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3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8倍,产品出口量相当于此前10年的总和;2006年国际业务销售收入超过6800万美元,比上年几乎增加了一倍。
“土专家是柳工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三年前,柳工集团将技术工人划入企业“人才圈”,大力推行“高薪留人”战略,20名车工、钳工、电工、铣工、电焊工、热处理工、检验工等一线技工被正式聘为企业的生产技术专家,每月分别从企业领取200元到1000元不等的“专家津贴”。
“土专家是柳工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曾光安说,在这里并非只有顶尖专家才是人才,而是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成为人才并受到尊重。
钳工技师韦国勇就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当代智能型工人的代表。仅有小学文化的他,在工作实践中练就了一身“绝技”,在进口设备配件的国产化上打破了外国专家的技术封锁,使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树脂砂无箱造型生产线的配件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国产化率达到40%;他设计并组织实施的以提升变速箱砂模造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浇注道改造工程,使造型箱数由原来的每天46箱增加至现在的每天98箱,提高工效1.13倍;他设计改造的中频炉加装第三级水冷循环系统,每年可降低电耗20万度。
王晓华说,柳工自主创新的动力源自于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企业文化,只有一批批技术过硬的人才在柳工脱颖而出,一个个领先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创新技术才能相继涌现。“‘世界柳工,源自中国’这句话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更是全体柳工人的心声。”
(摘自:新华网)
(摘自:新华网)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