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数控技术突破打破封锁
2007/4/30 14:22:00
“如果把机械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数控机床比作一个人,数控系统就好比人的大脑。”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说,“靠精确无误的控制指挥,机床才会加工出各种精度要求极高的机器零件。”
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中高端机床产品同台亮相,来自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广受关注。
从技术突破打破封锁
2005年春节前后,中国数控产业跨过了一道“门槛”:我国某大型企业首次购买和使用了全部国产化的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其核心高性能数控系统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配备。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属于国外实行技术封锁的高档工作母机,它能加工飞机涡轮等复杂的机器部件。
多年来,国内数控产业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国内的高档数控系统95%以上的份额,被掌握在国外两家著名数控公司手里,以至于中国高档制造工业装备的大多是“洋脑”。
“中国制造的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陈吉红说,“在核心技术的问题上,价值规律完全不起作用,出再高价格也买不来最先进的数控技术。对于数控系统这样的战略高技术,靠花钱引进根本办不到;盲目效仿国外同行,也只会受制于人。”
1994年,华中数控的年轻技术人员摈弃一些国家普遍采用的“基于专用计算机”的研发思路,选择了“以通用工业微机为硬件平台,以DOS、Windows为开放式软件平台”的技术路线。这一创新的技术路线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避开了长期制约我国数控系统发展的硬件制造“可靠性”瓶颈。
在此基础上,华中数控通过软件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数控系统技术的突破,自主开发出四通道、九轴联动“华中I型”高性能数控系统,其独创的曲面直接插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华中I型”高性能数控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两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国产数控系统获得的最高国家级奖项。
技术的突破不等于市场的突破,华中数控人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较量还在市场。
创新需要与市场接轨。面对国内用户对国产高端数控产品不了解的情况,华中数控初涉市场时,理性地避开了与国外对手在机床配套上的争夺,选择了改造旧机床作为市场突破口。1998年,华中数控年轻的博士后王平江在江苏常州柴油机厂“蹲” 了1个多月,成功地为该厂一套从国外购买的数控仿形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节省300多万元的投入。此后,常柴“点名”将20多台关键生产设备交给华中数控改造。一传十十传百,华中数控在对一大批机床生产企业提供改造服务的同时,将自己的技术产品也推销了出去,市场局面终于打开了。
2006年,以华中数控数控系统装载的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问世,此举引起外国同行的关注,国外公司纷纷降价,将民用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的售价从70多万元降到40多万元。
近3年,华中数控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大幅增长,销售额连年翻番,逐步成为振兴国产数控系统产业的主力军之一。
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思路
过去,由于受传统科研体制束缚,一些研究成果在完成成果鉴定、论文发表、职称评定、奖项申报后,就被束之高阁。
在数控技术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的漫长征途中,陈吉红等人深深体会到,科技成果创新难,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更难,而实现产业化难上加难。陈吉红说:“我们在这3个阶段付出的投入相当于1∶10∶100。”
1994年,在时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的周济院士倡导、主持下,华中数控公司成立,一大批年轻科技人员担当起数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历史使命。
在科技成果产品化的过程中,陈吉红等一批来自高校的创业者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克服以前“重科研,轻工程;重论文,轻工艺;重技术,轻市场”等思想观念。当时,新成立的数控工程中心面临一穷二白的窘境,研究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 1999年,华中数控进行股份制改造,从学校剥离出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摘自:中国机床网)
(摘自:中国机床网)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