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结缘仪表与自动化
——— 采访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王小若主任
2007/11/6 20:26:00
自动化与仪表,工业系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门类繁多而应用广泛。其历史之悠久使人很容易把它当作一个传统产业,而实际上真正的发展来自于计算机技术的腾飞。传统工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正是这个产业的特质。
如此重要的产业,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位列16个优先发展的自主创新产业之一,却很寻觅明显的产业聚集。在诸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也很难看到关于自动化的主题。
是少于认知还是缺乏基础?抑或本就是被忽略的一个产业机会。
不过,一切将止于和始于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首个“自动化与仪表”高技术产业园区。
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王小若主任
实际上,这个名字在今年已经不再陌生——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体参与多国仪器仪表展,Honeywell进驻重庆,川仪、中智联进驻园区新厂房等等,诸多业内重要事件就发生在重庆。而中国工控网在经历和报道了这些重要事件之后,也有幸采访到了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王小若主任。
中国工控网:作为记者,我去过很多地方,譬如软件、电子制造、制药等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名号都听到过,然而选择自动化和仪表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却唯有重庆一家。您如何看待高新技术园区这一命题?如何做出了这样的产业选择?
王主任:首先我们谈谈高新技术的概念,国人一直多受误导,似乎非要与软件、网络甚至火箭、卫星之类关联才能算作高新技术。
然而,只要以技术为关键竞争力,并且技术水平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样的企业就被称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导向、人才密集、利润丰厚往往是这些企业的特点。
如果你具备足够的商业经验,会发现,在实际中,众多的高技术更多的是蕴藏在传统产业中的。譬如国外有很多不大的家族企业,大众并不了解,但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可能是一个特殊的齿轮或者某个定制的部件,其水平往往是世界领先,而技术总是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譬如,纺织行业,中国的强势所在,当然,更多的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支撑企业竞争,但如果有某个企业希望把成衣设计或者面料的研究放在园区,我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这种研发阶段的机构,技术是密集的,他们是靠技术创造价值的,这就是高技术园区真正所需的内涵。
广义上来讲,符合这一标准的企业都符合入住园区的基本条件。但实际运作如同企业经营,中国数十个高新技术园区,要在竞争中取胜,实现园区的可持续高速发展,必然要选择能够最佳利用自身资源的差异化战略。
因地制宜,如果您对重庆有所了解,会发现这是西南诸城中工业味道最为浓厚的一个城市。再观察重庆的经济基础,很容易发现几个支撑行业,摩托已不必说,已经进入世界之强的位置;再者就是仪表,川仪的行业地位数十年前已经名噪天下,如今依然是行业龙头,其周边更是云集了一批国有或者民营的仪表企业。仪表是重庆的区位优势,这一点是明确的。
自动化与仪表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即完全符合高技术这个命题。作为内行人,我想不需对您多做解释。此外,从产业基础上看,目前重庆还多局限于仪表,而对于控制、传动等等更大的市场空间,还未涉足,这一点也表明了选择此命题将会有多么大的成长空间。
在明确这个命题之后,从重庆市政府,到园区管委会都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在这上面。譬如,园区已经与业内的主要协会、学会达成了合作,在刚才结束的多国仪器仪表展晚宴上,想必您也看到了我们园区的专题介绍。这在以前的业内活动上,恐怕是没有的。
总之,有基础、有空间、有决心、有投入,当然还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我们选择自动化与仪表作为园区定位的主要考虑,也是现在全力以赴的事业。
中国工控网:重庆偏处西南,对于一个自动化企业,尤其是国外的自动化巨头,您认为最能说服其在渝设立基地的因素会是什么?
王主任: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拆解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这些企业是否会有在中国会有大的投资规划,其次这些投资能否落到园区中来。即有没有机会,如何把握机会。
我跟很多国外的企业交流过,说实话,还有挺多压根没听说过重庆。“上海”是他们最熟知的,也是这些企业登陆中国往往选择的第一站。
但是,您要注意,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之处,这些自动化企业也已经不是浅尝试水的阶段。西门子、三菱、Honeywell、Emerson、Schneider,哪个自动化巨头不是在中国经营了十余年。他们已经开始植根中国,即已经从开始的代理商经营、设立办事处运营深入到了将生产、研发转移到中国的阶段;西部开发,市场成熟等因素也促使他们从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最初登陆点辐射到内地,追求更大的内地市场,同样也追球更低的运营成本。
从刚才所说,您会发现两件事情。第一,现在已经开始进入这些公司在中国设立真正的“基地”的阶段;第二,投资在从沿海向内地市场深化、转移。这些都是我们园区所处的宏观优势,即机会所在。
微观而言,我们也做过很多对照性的分析。观察各个园区乃至更广义的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目前来看,无非有几个大的类别,以情招商,最初沿海的华侨投资多归属到这个范畴;以诚招商,这是规范园区运作的一个过程,即遵守商业诚信,这在精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是蛮吸引人的一点;最后一点,也是最常用的一点,以利招商。商人逐利,即使再大的公司也遵从这一原则,只不过眼光更为长远。那作为园区,早期大家吸引人的几点“利基”,第一,优惠政策,包括土地、税收等等。但这一点在现在应该是已经完全规范,政策放之四海而皆准,大家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说很难有大的优势。第二,成本,或是人力、或是交通,但特点是多集中在简单的加工和制造业,园区企业创造的仅仅是简单的加工价值,利润薄,竞争力也会随着资方追逐更低的成本而逐渐丧失。
以利招商,是主流,但是过多的停留在政策、成本这些基础层面上。而真正的利润和竞争中心,技术,鲜为所用。技术是什么?专业。根本上仍然是以利招商,但方法上是以技术招商、以专业招商。我们的专业,就是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园区拥有自动化基础、拥有自动化人才、拥有不断扩充的自动化产业链条、拥有以自动化为产业导向的政府决策,这就是重庆高新技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当然,最后还要补充一点,环境、人文与工业的理想结合,是园区设立的基础原则之一,重庆园区围绕方圆4平方公里的天然植物群落而建,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入院的企业选择上,环保是不可讨论的基本原则。耳听为虚,来园区看看就知道了,相信您会迷上这里。
中国工控网:今年,Honeywell进驻园区,建立高技术中心,此事颇受业界关注,您如何看待其影响和意义?
王主任:Honeywell高技术公司进驻是园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示。这种阶段性在于其改变了驻区企业的结构性。
1、 园区新地标——全球500强企业、DCS鼻祖、流程控制的市场和技术领导者,Honeywell的这些头衔大都开创了入园企业的先河。
2、 控制系统公司的加盟——以川仪为代表的原有驻区企业多为仪器仪表供应商,在控制系统方面,Honeywell还是首个加盟的重量级公司。(横河在渝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压力变送器,不过近年也在酝酿将控制系统也转移到该区。)从仪器仪表到控制系统,这意味着园区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完善。这真的是一大鼓舞。未来而言,更有从PA跨越至FA,延伸至更广泛自动化领域的潜力与可能。在构建园区整体自动化全貌中,这是关键一步。
3、 研发中心与服务全球——建立办事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可以说是国外企业在中国本土化的几个阶段。对应而言,园区也期望企业能够将这些环节中放在园区,当然是越深入越好。而Honeywell的高技术中心显然是最高级别的一种,他肩负着研发和工程的两个职责,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其服务对象是全球的高技术(先进控制)业务,而不仅仅是中国。
或许数年之后,Honeywell会发现在园区如同身处北京、上海这些国际大都市一样,周边有很多声名比肩的公司。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一阶段,是结构性的突破。
中国工控网:在参观Honeywell高技术中心办公室的时候,我询问了多名员工,发现其均来自京、津、沪等地,而缺乏重庆本地的案例?对于自动化这样注重技术的行业,人力资源往往是选择投资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您如何看待重庆本地的自动化人才基础情况?
王主任:在一个新的地方成立机构,从外调入人员显然是最快捷之道。您的拜访已经是数月之前的事情,如果您现在再去重庆,会发现Honeywell高技术中心有1/3的员工来自本地。
另外,重庆的气候和园区的景色想必您也身有感受,在这些驻渝人员中,已经有相当多人士在当地购置房产,我想,对于一般而言,驻外地机构仅仅数年的员工,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是不会作此决定的。
当然,还是要回到正题,回答您的人才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初选择自动化作为园区主体产业的考虑主因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需要积累的。而重庆的工业基础恰恰支持这一点:远而言之,早期的中国工业布局,重庆就被选作仪器仪表的重要基地,川仪数十年的历史,应该说血脉中已经有了仪表的味道。近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民营仪表产业发展迅猛,宇通在安全栅、伟岸在压力变送器、海王在阀门,等等,言不能尽。
产业基础提供了专业人才积累的平台,城市地略起到吸纳西南精英之作用。对于重庆而言,自动化人才不是问题,而是优势,这一点是园区,更加是园区企业的共识。
感:突然想起前年首次造访重庆高新园区时写的一篇小文。
“或许是久居北国的缘故,初抵渝州时,扑面而来的水润之气竟然让人有点迷醉的感觉。山岚掩映,雾气微醺,两小时的飞行困倦挥之而去,甚至积累了一周的案牍之劳也骤然减轻了许多……”
无论是商业目的或是个人喜好,重庆高新园区,都是值得一访之地。
>
如此重要的产业,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位列16个优先发展的自主创新产业之一,却很寻觅明显的产业聚集。在诸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也很难看到关于自动化的主题。
是少于认知还是缺乏基础?抑或本就是被忽略的一个产业机会。
不过,一切将止于和始于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首个“自动化与仪表”高技术产业园区。
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王小若主任
实际上,这个名字在今年已经不再陌生——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体参与多国仪器仪表展,Honeywell进驻重庆,川仪、中智联进驻园区新厂房等等,诸多业内重要事件就发生在重庆。而中国工控网在经历和报道了这些重要事件之后,也有幸采访到了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王小若主任。
中国工控网:作为记者,我去过很多地方,譬如软件、电子制造、制药等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名号都听到过,然而选择自动化和仪表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却唯有重庆一家。您如何看待高新技术园区这一命题?如何做出了这样的产业选择?
王主任:首先我们谈谈高新技术的概念,国人一直多受误导,似乎非要与软件、网络甚至火箭、卫星之类关联才能算作高新技术。
然而,只要以技术为关键竞争力,并且技术水平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样的企业就被称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导向、人才密集、利润丰厚往往是这些企业的特点。
如果你具备足够的商业经验,会发现,在实际中,众多的高技术更多的是蕴藏在传统产业中的。譬如国外有很多不大的家族企业,大众并不了解,但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可能是一个特殊的齿轮或者某个定制的部件,其水平往往是世界领先,而技术总是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譬如,纺织行业,中国的强势所在,当然,更多的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支撑企业竞争,但如果有某个企业希望把成衣设计或者面料的研究放在园区,我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这种研发阶段的机构,技术是密集的,他们是靠技术创造价值的,这就是高技术园区真正所需的内涵。
广义上来讲,符合这一标准的企业都符合入住园区的基本条件。但实际运作如同企业经营,中国数十个高新技术园区,要在竞争中取胜,实现园区的可持续高速发展,必然要选择能够最佳利用自身资源的差异化战略。
因地制宜,如果您对重庆有所了解,会发现这是西南诸城中工业味道最为浓厚的一个城市。再观察重庆的经济基础,很容易发现几个支撑行业,摩托已不必说,已经进入世界之强的位置;再者就是仪表,川仪的行业地位数十年前已经名噪天下,如今依然是行业龙头,其周边更是云集了一批国有或者民营的仪表企业。仪表是重庆的区位优势,这一点是明确的。
自动化与仪表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即完全符合高技术这个命题。作为内行人,我想不需对您多做解释。此外,从产业基础上看,目前重庆还多局限于仪表,而对于控制、传动等等更大的市场空间,还未涉足,这一点也表明了选择此命题将会有多么大的成长空间。
在明确这个命题之后,从重庆市政府,到园区管委会都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在这上面。譬如,园区已经与业内的主要协会、学会达成了合作,在刚才结束的多国仪器仪表展晚宴上,想必您也看到了我们园区的专题介绍。这在以前的业内活动上,恐怕是没有的。
总之,有基础、有空间、有决心、有投入,当然还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我们选择自动化与仪表作为园区定位的主要考虑,也是现在全力以赴的事业。
中国工控网:重庆偏处西南,对于一个自动化企业,尤其是国外的自动化巨头,您认为最能说服其在渝设立基地的因素会是什么?
王主任: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拆解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这些企业是否会有在中国会有大的投资规划,其次这些投资能否落到园区中来。即有没有机会,如何把握机会。
我跟很多国外的企业交流过,说实话,还有挺多压根没听说过重庆。“上海”是他们最熟知的,也是这些企业登陆中国往往选择的第一站。
但是,您要注意,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之处,这些自动化企业也已经不是浅尝试水的阶段。西门子、三菱、Honeywell、Emerson、Schneider,哪个自动化巨头不是在中国经营了十余年。他们已经开始植根中国,即已经从开始的代理商经营、设立办事处运营深入到了将生产、研发转移到中国的阶段;西部开发,市场成熟等因素也促使他们从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最初登陆点辐射到内地,追求更大的内地市场,同样也追球更低的运营成本。
从刚才所说,您会发现两件事情。第一,现在已经开始进入这些公司在中国设立真正的“基地”的阶段;第二,投资在从沿海向内地市场深化、转移。这些都是我们园区所处的宏观优势,即机会所在。
微观而言,我们也做过很多对照性的分析。观察各个园区乃至更广义的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目前来看,无非有几个大的类别,以情招商,最初沿海的华侨投资多归属到这个范畴;以诚招商,这是规范园区运作的一个过程,即遵守商业诚信,这在精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是蛮吸引人的一点;最后一点,也是最常用的一点,以利招商。商人逐利,即使再大的公司也遵从这一原则,只不过眼光更为长远。那作为园区,早期大家吸引人的几点“利基”,第一,优惠政策,包括土地、税收等等。但这一点在现在应该是已经完全规范,政策放之四海而皆准,大家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说很难有大的优势。第二,成本,或是人力、或是交通,但特点是多集中在简单的加工和制造业,园区企业创造的仅仅是简单的加工价值,利润薄,竞争力也会随着资方追逐更低的成本而逐渐丧失。
以利招商,是主流,但是过多的停留在政策、成本这些基础层面上。而真正的利润和竞争中心,技术,鲜为所用。技术是什么?专业。根本上仍然是以利招商,但方法上是以技术招商、以专业招商。我们的专业,就是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园区拥有自动化基础、拥有自动化人才、拥有不断扩充的自动化产业链条、拥有以自动化为产业导向的政府决策,这就是重庆高新技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当然,最后还要补充一点,环境、人文与工业的理想结合,是园区设立的基础原则之一,重庆园区围绕方圆4平方公里的天然植物群落而建,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入院的企业选择上,环保是不可讨论的基本原则。耳听为虚,来园区看看就知道了,相信您会迷上这里。
中国工控网:今年,Honeywell进驻园区,建立高技术中心,此事颇受业界关注,您如何看待其影响和意义?
王主任:Honeywell高技术公司进驻是园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示。这种阶段性在于其改变了驻区企业的结构性。
1、 园区新地标——全球500强企业、DCS鼻祖、流程控制的市场和技术领导者,Honeywell的这些头衔大都开创了入园企业的先河。
2、 控制系统公司的加盟——以川仪为代表的原有驻区企业多为仪器仪表供应商,在控制系统方面,Honeywell还是首个加盟的重量级公司。(横河在渝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压力变送器,不过近年也在酝酿将控制系统也转移到该区。)从仪器仪表到控制系统,这意味着园区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完善。这真的是一大鼓舞。未来而言,更有从PA跨越至FA,延伸至更广泛自动化领域的潜力与可能。在构建园区整体自动化全貌中,这是关键一步。
3、 研发中心与服务全球——建立办事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可以说是国外企业在中国本土化的几个阶段。对应而言,园区也期望企业能够将这些环节中放在园区,当然是越深入越好。而Honeywell的高技术中心显然是最高级别的一种,他肩负着研发和工程的两个职责,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其服务对象是全球的高技术(先进控制)业务,而不仅仅是中国。
或许数年之后,Honeywell会发现在园区如同身处北京、上海这些国际大都市一样,周边有很多声名比肩的公司。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一阶段,是结构性的突破。
中国工控网:在参观Honeywell高技术中心办公室的时候,我询问了多名员工,发现其均来自京、津、沪等地,而缺乏重庆本地的案例?对于自动化这样注重技术的行业,人力资源往往是选择投资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您如何看待重庆本地的自动化人才基础情况?
王主任:在一个新的地方成立机构,从外调入人员显然是最快捷之道。您的拜访已经是数月之前的事情,如果您现在再去重庆,会发现Honeywell高技术中心有1/3的员工来自本地。
另外,重庆的气候和园区的景色想必您也身有感受,在这些驻渝人员中,已经有相当多人士在当地购置房产,我想,对于一般而言,驻外地机构仅仅数年的员工,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是不会作此决定的。
当然,还是要回到正题,回答您的人才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初选择自动化作为园区主体产业的考虑主因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需要积累的。而重庆的工业基础恰恰支持这一点:远而言之,早期的中国工业布局,重庆就被选作仪器仪表的重要基地,川仪数十年的历史,应该说血脉中已经有了仪表的味道。近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民营仪表产业发展迅猛,宇通在安全栅、伟岸在压力变送器、海王在阀门,等等,言不能尽。
产业基础提供了专业人才积累的平台,城市地略起到吸纳西南精英之作用。对于重庆而言,自动化人才不是问题,而是优势,这一点是园区,更加是园区企业的共识。
感:突然想起前年首次造访重庆高新园区时写的一篇小文。
“或许是久居北国的缘故,初抵渝州时,扑面而来的水润之气竟然让人有点迷醉的感觉。山岚掩映,雾气微醺,两小时的飞行困倦挥之而去,甚至积累了一周的案牍之劳也骤然减轻了许多……”
无论是商业目的或是个人喜好,重庆高新园区,都是值得一访之地。
>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