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None

>

矩形科技王晟磊谈PLC、DCS、PC的交叉点

矩形科技王晟磊谈PLC、DCS、PC的交叉点

     在现有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IC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PLCDCS、IPC在近几年出现了相当多的交叉和重复,基本上变成了PLC看起来更像DCS,而IPC改头换面之后与大多数的软PLC并无二样,也采用模块化结构,也使用IEC61131-3的五种语言,在使用上面比大多数的PLC更加容易更加偏软件。
     这些年经常见到一些朋友问到底DCS与PLC的区别是什么,IPC+软逻辑之后是不是PLC?

     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因为差别实在是太小了。我曾经研发了五年的DCS又研发了四年的PLC,其中更多次使用IPC+软逻辑开发过PLC产品,所以从我们做研发的定义来分辨这几种产品吧。

 DCS:
DCS原来设计主要是为顺序控制开发的,大多数执行是定时扫描方式,循环的速度要求不高,多数在50ms~1秒以上可以设,但DCS应用的场合主要是电厂的主控、化工、造纸等,这些场合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模型,需要较强的模拟量运算能力,同时大多数DCS都针对不同的行业开发不同的功能块,使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自己用PID之类的算法做控制,而是抽象到了模型或者回路这一层。

另外DCS的用途点数通常比较多,很多大系统加上中间点可以达到20万点以上,硬IO点数也在数万点之多,如果用一台控制器当然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多数DCS在基于网络的多DPU协同工作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超强的冗余功能,冗余与热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很多厂商完全混淆这两种概念误导客户,大多数冗余的故障切换时间都在uS级,这是严格的无缝切换,而热备则带有很多的软件特征,切换慢一点的如某公司的400系列某型大型PLC,需要数分钟之久。同时冗余也还有双CPU通过双口RAM和通过串行通信等数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这里面带有着相当大的成本和性能不同,用户在选取时需要认真调研。

每一个DPU内均有一块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按站数和内外分成多块,每个站都用广播方式将自己的变量全量发送出去,同时每个站都会接收和更新其它站广播过来的全局变量,这样使每个站都可以实时的得到其它站的数据,从而使DCS可以很好的控制一个大系统。

DCS的控制器和HMI(人机界面)通常是合二为一的,这也比较适合大型过程控制的监控室,这使DCS更显示出浓厚的PC根源。

DCS的控制网络通常都是封闭的,通过一个历史数据库或者网关与外网交互,同时DCS对于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的定义比PLC工程体系要更为清晰和明显。
 PLC:

小型微型PLC倒没什么冲突,因为结构和低成本的原因与其它两类产品完全不同。但中大型PLC因为大量使用PC_BASE技术使其与DCS和IPC+软逻辑基本上没有差别,只是因为这些厂商大多之前就是PLC厂商而且客户群都是PLC的客户,所以他的产品就叫PLC。

 IPC+软逻辑:

在十几年前美欧的几个专家在这个问题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争论,围绕了一个问题是IPC+软逻辑如何实现才是合理的,因为当时主要有几种声音,一种是完全反对IPC在控制中的使用,因为显而易见的可靠性问题,包括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与可靠性如何并重。另一种是完全支持IPC在工控中的应用,并认为要使用标准的PC软硬件,这样才可以使兼容性和开放性的优点充分体现。最后一种是一种折中的方案,把PLC插入IPC内,做为IPC的一个板卡。在实现上面也有这么几种方案:

方案一:标准操作系统,包括WINNT(含XP、2000、NT等)、linux、DOS,加软逻辑软件

方案二:标准操作系统加PLC卡,这样当电脑死机时控制不会受影响,重启电脑并不影响PLC,同时PLC与PC之间通过共享内存或者双口RAM进行数据交互。使其可以有PC的开放性和各种资源同时可以保证控制部分的可靠性。

方案三:重新设计的硬件系统如模块化结构再加上软逻辑软件,使其硬可靠性与PLC完全相同,只是使用了X86的CPU和芯片组而已。

方案一,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有一部分市场,主要是在运控、图像、显示方面有其很大的优点;方案二是一个很保守的做法,但成本方面比较高;方案三其实已经是一个PLC了。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第七届全国工厂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巡回研讨会——重庆站

展会回顾|矩形科技亮相第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打造“自主可控”品牌

展会预告|第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矩形科技欢迎您的到来!

项目案例|矩形科技助力楼宇大夏项目降本增效

项目案例|矩形科技助力楼宇大夏项目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