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打好3.0工业基础迈向4.0工业强国

打好3.0工业基础迈向4.0工业强国

   推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国家应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并给予阶段性税收扶持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多培育我国工业的百年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实力持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但是‘大’并不意味着‘强’。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仅排在全球第7位,距离制造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全国政协委员、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提出,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并给予阶段性的税收扶持政策,扎实打好 3.0的工业基础,推动迈向4.0的工业强国。

  张茵说,近年来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健康环保、安全标准等方面要求迅速提高,与之不匹配的是,我国部分产业层次较低、升级较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工业产品质量还不稳定,缺乏创新的能力。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工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吸纳了社会约1/3的就业人口;工业对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带动性强。“现实的国情告诉我们,注重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的科技产业固然重要,同时也要重视普及和提升基础工业。”张茵说。


  另一方面,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好的借鉴。比如,世界老牌工业强国———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着经济保持长盛不衰,在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中仍然是一枝独秀。德国还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力推进。“因此,我们要真正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就必须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张茵表示。


  推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和战略谋划是关键。张茵建议,国家根据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比如用3-5年的时间扎实打好工业3.0的基础,再用3-5年的时间推动迈向4.0的工业强国等。此外,可以考虑对凡是“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技术含量高、我国暂时生产不了的配套装置设备”都给予阶段性的免税。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历了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通工人的廉价劳动力成为了这一阶段推动发展的主要要素,制造行业也普遍给人以“累、脏、苦”的看法。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我们的劳动力不再廉价,另一方面我们依靠人工操作生产出来不稳定的产品无法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立足。张茵提出,只有推动工业3.0和未来工业4.0,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去提升劳动者的素质,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留在高端、先进的制造业,从而健康持久地解决就业问题。


  质量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规模化的制造业如果仍然停留在依靠人工的阶段,即使能将一时的质量做好,也很难长久的做好、做稳。“所以,只有运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促进转型升级才能将产品质量做好、做稳,从而更多地培育出我国工业的百年品牌,引领整体制造业朝着‘做精、做细、做稳、做强’的方向发展,将我国打造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强国。”张茵表示。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物联网和智能机器将引爆下一场技术变革?

《穹顶之下》背后折射的不合理能源结构

外资制造业接连撤离中国 人口红利渐失

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升级

勤德时 FD80480K7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