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倒闭潮”背后深思 在逆境中成长
东莞制造业一定层度上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状态,对东莞企业的调查也能反映出我国企业的一些状况。
东莞企业如火如荼
近一年来,“熄火”、“衰落”和“危机”成为外界加在东莞身上的标签。当地加工制造业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不得不关停或将生产线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东莞当地流传的说法是,近一年以来,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门。以电子行业为首的生产制造业企业成批量倒闭,媒体称之为东莞遭遇新一轮“工厂倒闭潮”。
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东莞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工厂遍地的东莞,堪称中国低端制造业的“晴雨表”。因此,媒体对东莞“工厂倒闭潮”的关注,其实也是对国内低端制造业生存图景的关注。事实上,类似“工厂倒闭潮”的说法,自2008年以来几乎从未停止过,只不过之前可能是服装鞋帽类企业,今年又换成了智能手机零部件生产商。但总体来说,类似说法往往只注重于很多企业倒闭的局部,并不一定足够理性和客观。
东莞的核心是制造业,虽然之前被贴上过“性都”的标签,但那充其量是制造业繁荣的“副产品”。不难理解,相比“性都”的标签,东莞更害怕被贴上“倒闭潮”的标签。但这却是必须面对的,因为低端制造业的繁荣注定很难持续,那些毫无技术含量搞简单加工、组装的企业,本身就处在生存链条的最低端,不仅利润率很低,而且抗风险能力最差,稍遇风吹草动难免最先成为炮灰。东莞的“工厂倒闭潮”,以更直接的方式揭示着转型升级的迫在眉睫。
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过冬”时节,依靠的只能是企业的“内功”,这些企业被市场淘汰的结果本身,说明它们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着“落后”。也许可以说,被市场淘汰的总是落后企业与落后产能。当然,在企业划分的角度,或许并不存在落后与先进的绝对区分标准,但在产业结构、赢利模式、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总还是可以被分辨出优劣的。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从来都在发挥作用。
对地方政府来说,面对这么多企业倒闭或者搬迁,难免着急难免冲动,所以此刻最需要的,反而是淡定。具体到东莞,地缘优势依然在,规模优势依然在,人才优势依然在,创业氛围也依然在,制造业“去低端”的阵痛是不可逾越的。所以,政府不能救落后倒闭企业,因为这违背市场规律,也违背转型升级愿景。即便要救,也只能对所有企业实施普遍而公正的集体救助,而不能对某几家具体企业施以援手。
当然,中小企业当下面临的经营困难肯定不能无视,尤其是很多时候,其经营困难恰恰与政策的不公平不规范息息相关。在“去低端”之外,数量众多的企业难以持续经营,需要在更高的层面引起足够重视。国家扶助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有没有很好地落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有没有获得有效解决,在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大企业竞争时有没有遭遇不公平待遇,凡此种种,在“工厂倒闭潮”背后都需引起“疗救的注意”。
提交
“十二五”完美收官 自动化行业修得丰收时刻
拨开云雾见青天 洗白自动化
智能制造新方案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015年中国制造超强逆天 十大国产化成果盘点
预测2016年10大科技趋势 虚拟现实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