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驱散“中国工业”上空的阴霾:大咖告诉你“智造”将向何处去

驱散“中国工业”上空的阴霾:大咖告诉你“智造”将向何处去

2016/12/16 16:36:57

距元旦半个月、距春节6周,但看中国工控圈还一点儿没有排排节目、搞搞年会的节庆基调,仍然是一派紧张忙碌的光景。最近,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在芜湖召开,又是发布上半年统计数据,又是发布产业标准和产品认证证书好不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在机器人“嘉年华”之前,还有大咖的“脱口秀”也值得仔细推敲推敲。

PS:今天老天爷在帝都上空直播了一场雾霾围城秀,我等芸芸众生或者见怪不怪,或者叹为观止。小编我感觉像是目睹了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释放毒气的惨绝人寰的那一幕,好不惊悚!希望今天推送的文章能够稍微驱散一些我们心头的雾霾。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犀利指出:


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搞一个智能制造设备、一个无人工厂、一个智能化产品,而是一个体系,只有探索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企业才能继续走下去。

工控小编:这是小编一直以来思考甚至存有疑问之处,工信部一直笃定“试点示范”的推进路径,然而作为一个宏大的体系建设目标,零敲碎打的以某几个试点为“抓手”,希望能够在所在行业乃至全社会推而广之,这是否是当下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智能制造作为一个关联生产环节和供应链环节,以及消费环节的宏观体系是否可以由量变实现质变,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前不久由某高校与某网络媒体联合举办的行业沙龙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朱恒源表示:

 

中国制造业的特点是‘没有特点的特点’。我们最先进之处有一点,落后的地方也有;尖端的有,基础的也有,而且基础的体量还不小。”然而,中国现存一个机会,是可以依托自己市场需求大、增长快、多样性高的优势,战略纵深、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创新,同时再反哺整个外界市场。在新一代技术和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从模仿到创新的周期缩短,看似是可以弯道超车。

工控小编:制造业的进阶历程绝不像山寨一两款自动化产品那么简单。一年以前,苗圩就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制造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以我为主”肯定是不错的,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显然有其鲜明的特色,如何将“创新”写进骨髓,而不是用到某些具体产品、生产方式的变革上,是中国制造业的领袖们需要思考的。再引用最近的“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曲道奎先生的一句话:

“中国有哪些弯道超越的机会?超车易翻车,现在是中国重大的机遇期,中国赶上了好的机遇,但是好机遇不等于就能拿冠军。”

同样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预言帝”凯文•凯利谈到:

 

“智能制造业意味着无论你生产什么产品,你都必须成为一家软件公司,和数据打交道,追踪数据,了解客户数据,以数据为中心。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意识到,数据其实比客户本身更为有价值。”

工控小编:从个人消费领域来讲,过去的3-5年至少在国内的网购、网约车、网上外卖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囿于很多工业企业连信息化也没有完成,凯文•凯利这一观点也只有留待未来去证实了。但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云的普及和进一步落地,实现以数据建构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联结,甚至在不久的未来实现数据驱动商业却并不是一件特别令人费解的事。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