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开幕,为何再次引发AI替代人类的虚惊
机器翻译产品早在 2010 年就开始出现,但更多的应用主要是在旅游、社交、商业等 C 端场景,而会议同传仍然是该领域的至高挑战。
创立了 17 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第一次使用 AI 同传,不仅是这个年度国际顶尖论坛所做出的重要改变,也是“腾讯同传”一次不小的考验。以至于马化腾在朋友圈也对准备上岗博鳌的腾讯同传不无关切,“新尝试,多包涵。”
据腾讯公司 QQ 浏览器及“腾讯翻译君”负责人李学朝接受知晓程序专访时介绍,从 4 月 9 日,腾讯同传正式投入使用于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前各场分论坛的情况来看,腾讯同传可以在嘉宾自由多语发言切换的情况下,完成翻译结果;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坏的例子,团队已及时进行修复,符合对 AI 同传的预期。
然而,此前的小试牛刀之后,也会在今天迎来大考。博鳌亚洲论坛今天上午正式举行开幕仪式,作为开幕式同传支持之一,腾讯同传将与人工同传一起,为会议提供双语纪要服务。
李学朝告诉知晓程序,此次腾讯同传主要采用“现场投屏”、“小程序”2 种模式。现场参会的他国领导人、政要以及国际友人可以通过会场大屏幕实时观看演讲文字版;而远程观看这场开幕式的用户,则可以扫描腾讯同传小程序码,获取会议的中英文双语演讲内容,并可“点击听译文”收听演讲。
衔枚疾走的“腾讯翻译君”
腾讯人工智能同声传译解决方案由 2 个部分组成:“腾讯翻译君”+“微信智聆”。
李学朝介绍说,博鳌亚洲论坛上实际的同传实现原理是,微信智聆把人声识别为文字,腾讯翻译君再把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再通过语音合成进行播报。
其中“微信智聆”团队早在 2011 年就开始成立;相较而言,“腾讯翻译君”要晚的多,这个由 MIG 内部孵化的团队成立时间为 2016 年。腾讯翻译君与微信智聆合体为腾讯同传则是在 2017 年。
伴随着腾讯的潜心布局,翻译领域的技术变革也正迅疾发生。2016 年初,腾讯开始研发 AI 翻译产品,当时整个行业都在采用的是 SMT 的统计机器翻译技术,其背后的核心算法是基于短语的机器翻译,错误率较高。
技术的奇点出现在 2016 年底。谷歌在机器翻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所发布的神经网路机器翻译系统(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 GNMT,实现了迄今为止机器翻译质量的最大提升。
正是看到这一突破,腾讯翻译君团队很快调转走向,采用了 NMT 技术。翻译君团队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和腾讯的数据开发了 TNMT 算法。不仅在腾讯内部胜出,也很快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优势。
如今,“腾讯翻译君”已经支持 15 个语种,每天翻译请求超过 4 亿。而在博鳌亚洲论坛之前,腾讯同传已经有近百场的实战,其中包括 VMWARE 中国女性发展论坛、2018 年腾讯年会、2018 微信公开课 Pro、腾讯媒体 + 峰会等。会议现场中文语音识别准确率平均可达 97%,翻译可接受度超过 92%。
一直以来,同声传译的难点已经被行业所共知。李学朝对知晓程序说,在大型会议之前,腾讯是不能拿到发言稿的,这需要腾讯同传完全拟人化地应对现场的各种状况。
比如说,在 2018 年年初腾讯年会上,马化腾就临场决定使用没有经过准备的腾讯同传。“但使用结果出来后,大家对翻译君和微信智聆这套同传方案更有了底气。”李学朝说。
不过到了博鳌亚洲论坛,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对腾讯同传又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论坛专业度高、覆盖度广的特殊场景,腾讯翻译君还通过定制化术语支持、领域自适应等技术进一步优化翻译结果。微信智聆也专门针对博鳌论坛嘉宾的国家、地区语言特征进行专项优化训练,并通过工程优化实现多人、多语种会话的并行识别,保证现场的识别准确率。
不过,李学朝告诉知晓程序,虽然腾讯翻译君已经支持 15 个语种,但此次博鳌亚洲论坛还仅使用中英双语翻译。
“腾讯同传”的进击之道
在博鳌,腾讯成为业界首个创新支持同传双语内容多渠道查看和回放的 AI 同传服务,包括会议现场投屏、小程序查看、语音收听、会议纪要回放等。
而腾讯同传小程序也是在本届论坛初次亮相。
李学朝说,在翻译君上线之初,主要的切入点是旅游场景下的个人用户市场。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文本翻译、语音翻译、拍照翻译、口语跟读测评等多类型翻译服务,并能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PC 网页版等渠道使用。
随着机器翻译和翻译需求的井喷,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浮现出对在线化、智能化、效率化的翻译要求。翻译君从刚开始的口语、旅游等,逐渐扩展到微信、QQ、“王者荣耀海外版”(Arena of Valor)等社交领域,以及 QQ 浏览器、QQ 邮箱,甚至延伸到金融、教育、硬件等各个行业。
相比较其他产品,腾讯翻译君的快速拓展,仍然体现了腾讯的平台优势,以及腾讯团队对于线上场景的理解。“拥有过硬的技术产品之后,我们也充分利用好腾讯强大的平台,公司有很多用户场景和需求可以渗透进去。所以,我们能够不断地从平台接入腾讯翻译,因为我们业务在出海,可以逐渐找到更多落地的场景。”李学朝表示。
而对于最重要的两个移动平台,App 与小程序,腾讯翻译君采取了分别不同的运营策略。比如,口语跟读是时下翻译应用很重要的使用场景,腾讯翻译君观察到这点后,在 app 内设置双语海报、口语学习等功能内容,从而提高了玩家黏性。
至于小程序,更多是在微信生态内,以其无需下载、即用即走的特点为翻译君带来更大的访问量、更多的体验用户,主要突出最核心的实用功能——翻译。李学朝告诉知晓程序,目前,腾讯翻译君小程序主要为个人用户所使用;而在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启动上线的腾讯同传小程序,则服务于会议需求,对接给 B 端,并提供给对会议感兴趣的参会者与远程参会者。
而在企业级客户服务对接方面,李学朝也表示,腾讯同传现在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线下服务器的模式,采取专门 VIP 式的服务,由翻译君团队和微信团队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支持。第二种是云服务,联合腾讯云共同提供。当用户和公司有需求的时候,通过腾讯云可以体验和满足。
AI 与人工同传,是交战还是交融?
事实上,伴随着腾讯同传在博鳌亚洲论坛的首日亮相,有关翻译准确率的问题也引发了行业关注。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由于各种“新奇”的语料知识、专业名词、五湖四海的英语流派熔于一炉,再加上话筒噪声、回声等环境音的干扰,的确对腾讯同传构成较大挑战。
“腾讯同传还在学习和成长之中,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倒装句,以及中英文流利切换的嘉宾演讲,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腾讯同传不是做替代者,而是行业的赋能者。
至于网传由于现场翻译效果不佳, 4 月 9 日下午,腾讯在海淀希格玛大厦紧急招募人工同传补位的消息,知晓程序向腾讯同传求证,得到回应称,这完全是一个乌龙。
腾讯同传告诉知晓程序,所谓的邀请人工同传,并非为腾讯同传团队用于现场 AI 同传,而是服务于腾讯新闻团队做闭门采访等专业报道。而且,本次会议的多数场次本来就采用了 AI 同传与人工同传互相配合的形式,并无再次邀请的必要。
李学朝也认为,“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各有其擅长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比如,机器翻译可以每天提供亿级翻译次数、有对新领域的定制术语快速掌握的能力,这是人工翻译难以复制的;而翻译员所能整合的人际了解、模糊语义的掌握等,这些是机器翻译短期内不容易达到的。
毕竟,AI 所习得的仅仅是“智能”,而人类拥有的却是“智慧”。
提交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