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鹏城,热论智造
2018年6月27-28日,为期两天的2018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及行业实践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国工控网主办,由OPC(中国)基金会、Sercos国际协会、PLCopen国际组织、中国PROFIBUS&PROFINET协会承办。
来自全国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云集现场:仪综所、大连理工大学、工控网(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沈自所、和利时、贝加莱、倍加福、菲尼克斯、广州数控、万可、研华、力控、亚控等国内外企业、研究院所及高校,干货分享,现场互动,异常火爆。下面,小编就带大家领略会议的精彩。
第一部分:智能制造技术标准—— OPC UA、PLCopen、TSN … …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仲崇权:
工厂的发展阶段和趋势路线图:大多数生产企业基本上已由普通工厂(人机混合、计划生产、靠人管理、B2C商业模式),转变成了自动工厂(机器换人、批量生产、人机管理、C2B商业模式),预计到2020年,会陆续建成数字工厂(信息集成、柔性生产、自动管理、C2B商业模式),到2025年,会成为互联工厂(车间互联、订制生产、与人互联、C2F商业模式),到2030年,会建成智能工厂(主动感知、智能生产、自主决策、F2C商业模式)。
数字工厂自动化系统以网络为基础,由关键单元控制部件、运动控制系统、分布控制系统、冗余控制系统及编程开发平台、监控管理开发平台等软硬件产品组成。互联工厂的现场总线、控制总线、车间级管理总线以及云网都直接采用互联网技术,将DCS/PLC/CNC/RCS/PAG统一成一个编程平台,且将开放的感知、控制和驱动融为一体。多种信息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集成和管理,通过标准化的平台软件使互联工厂要素编码统一、运行数据统一、控制系统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各层数据通过网络互联可以自由交换,车间之间可以自由互联。智能工厂由工业云和智能工厂组成,云端由工业大数据和行业知识与解决方案以及专家团队组成,提供高智能水平的制造服务能力。智能工厂具有智能感知、深度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上下互动,知识迭代提升,智能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工厂和大数据相结合,产生主动定制化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变成制造到客户(F2C)。
工控网(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然:
智能制造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融合,具有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它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华良:
OPCUA以其跨平台、跨网络、安全性和强大的建模能力,被公认为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通信标准,逐渐为众多自动化设备厂商和软件厂商所采纳。OPCUA不仅能像传统SCADA那样采集设备的数据,也能把物料、工单、质量等和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集成起来。可以说,OPCUA生来就适合作为构建数字化工厂的实时数据通信标准。
PLCopen国际组织执行主席 Eelco van der Wal:
PLCopen 是国际上唯一的PLC 标准组织,通过软件任务分解和重复使用,来解决工业软件日益庞大、复杂度呈指数增长的问题。当今的PLC已经不再局限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个狭隘的概念了,而是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和安全控制三位一体,同时具备与上层信息系统、底层传感执行系统以及平级的其它控制系统之间,进行静态信息交换和动态数据通信的功能。为此,PLCopen国际组织制订了在最初的逻辑控制规范的基础上,陆续增加了运动控制规范、功能安全规范、OPCUA信息模型规范、XML交互规范等。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教授/研究员 李玉敏:
PROFIBUS& PROFINET国际组织的目标是确定工业4.0环境中重要的通信要求,并将其标准化,以指导P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显而易见,鉴于PROFINET对TCP/IP的开放性以及其标准基于以太网的技术,PROFINET的体系结构更有利于拥抱OPC UA和TSN等技术的融合,对优化配置使系统变得更具可靠性。实时通信将在工厂中不可或缺,即便将来是采用IRT或者TSN,对用户而言,真正的价值是在数据上,转向互联网化,实现未来的数字化,创建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毋庸置疑的。
仪综所结合国内企业现状和提质增效实际需求,建成了智能制造综合试验平台,加强与国内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工控系统和系统集成企业的合作。特别是凝练我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技术成果,将我国自主核心技术引入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发好中国声音,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应用做出中国贡献。
Sercos国际协会执行主席 Peter Lutz先生:
智能制造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物联网(IIoT)作为互联互通的基础,不能IP寻址的设备将无法得到市场所接受。但是,目前正在普遍使用的传统以太网标准(IEEE 802.3)的带宽利用率很低,不具备实时处理能力,无法满足生产工厂的设备之间的实时性要求。因此,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已经着手制定新一代以太网标准TSN(IEEE 802.1),它采用已在数控机床、包装机、印刷机、机器人等苛求领域成功应用了近30年的Sercos协议的通信原理,有效调度数据流量,缩短了时间延迟,保证了工厂设备之间通信所需的实时性和同步性。现有的Sercos设备可以直接通过TSN交换机互连,速度和精度不受任何影响。
Sercos和TSN所倡导的多种协议相互独立地共享网络资源的通信协议,是智能工厂互联互通的基础技术。OPC-UA的Sercos伙伴规范,实现了传感层到云端的纵向集成,以及不同机器设备之间、不同工厂之间的横向集成,增强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TSN和OPC-UA是智能工厂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标准。
第二部分: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
和利时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雷志军:
和利时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负责从车间接收工单到产成品入库的全部时间范围内,通过SCADA系统采集各种数据信息和状态信息,与企业资源计划层(ERP)、WMS、PDM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对工厂全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宋华振:
TSN是IT与OT融合的关键。在机器控制/智能工厂应用场景中,TSN可以实现IIoT数据传输,达到高动态响应需求和产线集成。OPCUA TSN解决了工业互联网的全集成,其中在应用层包括:OPCUA TSN行规+设备类型特定行规、OPCUA信息模型、OPCUA Pub/Sub等。OPCUA TSN可以构建整个工厂架构,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统天下的网络。
倍加福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产品专员 苏道广:
倍加福在工业传感器和防爆技术领域享有盛誉,提供接近开关、光电传感、超声传感、工业视觉、定位传感、倾角和加速度传感、旋转编码器等传感产品和技术,其低频、高频、超高频RFID产品非常强大,应用覆盖面非常广泛,为智能工厂设备的自感知、自预测、自比较、自重组、自优化、自决策等功能提供了技术基础。
菲尼克斯电气软件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宋辉:
符合PLCopen 制定的IEC 61131 系列标准的MULTIPROG和ProConOS工业软件平台已经包含了工业4.0所需的必要功能,如:软件模块化、再利用、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功能安全、OPCUA、XML等。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数控研发主任 邓龙军:
由于 Sercos 通信协议具有卓越的性能、20多年成功的苛求运动控制应用历史,广州数控决定将其用于GSK25iCNC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IO模块。GSK25i是使用当今数控系统领域前沿科技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新一代CNC控制器,采用SoC 硬件架构,系统功能强大,操作方便,最大控制2个通道8个进给轴、3个伺服主轴、任意5轴联动,适用于多功能加工中心、镗、铣、钻、车、磨等机床、复合机床和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已经通过欧盟CE和德国TUV认证。GSK25i已成功应用于沈阳机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在第四届、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国内外6款同类产品同台竞技,使用GSK25i数控系统的参赛选手获得第一名。
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 3D智慧工厂总监 黄伟成:
工业4.0已成为近两年科技领域及财经领域的热门词汇,随着工厂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数据安全和稳定的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力控FCVP3D综合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三维直观、交互易用和实时数据对接的方式,实现数据中心园区、楼层、房间、产线、设备、零件全三维虚拟现实浏览监控和全鼠标虚拟现实操作,为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数字孪生和虚实结合提供技术手段。
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业务发展及产品经理 陈岗:
全球闻名的万可公司提供从传感层到云端的全系列产品,如:可通讯开关电源、多功能隔离模块、电力监测设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远程IO、控制器、工程开发软件平台、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万可云。
研华(中国)公司工业物联网事业群资深业务经理 蔡裕正:
边缘/雾计算正在兴起。对于海量设备接入,云计算中心架构实现前提是拥有足够的带宽、顺畅的连结性、可忍受云计算分析造成的延迟、可忽略的连接成本、企业愿意将所有数据上云。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客户经理 薛斐:
OPC统一架构(OPCUA)涵盖了数据访问(DA)、报警和事件(AE)、历史数据访问(HDA)等,并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了功能扩展。越来越多的OPCUA服务器/客户端已经被集成到设备中,使设备到设备的通信变的可行。OPCUA与OPC相比,在安全性、可靠性、冗余性、平台、互操作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次大会议题务实,内容丰富,既介绍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又讲解相关技术标准理论框架,同时也有贴近产业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为中国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gongkong2/Content/images/news/icon.png)
提交
工业富联带您从终端用户角度看OPC UA —— 技术盛宴“OPC DAY 深圳”预告
华为为您讲解5G之上的OPC UA —— 技术盛宴“OPC DAY上海”预告
OPC基金会携手微软,共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北京】OPC中国巡回研讨会 — IT遇见自动化
2019 OPC中国巡回研讨会第一站 成功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