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旗智· iM”高端论坛,以“旗技”创未来
2022年7月24~25日,2022中国一汽第二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 iM”高端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造旗技、创领未来”,围绕绿色制造、智慧制造两条技术主线,设置了技术论坛、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工厂参观等环节,整体凸显了新能源汽车元素和“双碳”目标,活动期间院士大咖云集,先进技术分享和创新成果展示内容精彩纷呈。
中国一汽“旗智· iM”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中国一汽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一汽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作为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力量,始终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强化‘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制造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中国一汽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先生致辞
本届技术论坛包含一个主论坛和十大技术分论坛,分享、交流了近百个前沿研究课题。
主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中国科学院雒建斌院士、中国科学院王立军院士、中国科学院张洪杰院士、中国科学院丁汉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学思院士以及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Joachim Lentes先生等多位行业顶级专家,围绕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的落地、工业物联网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等话题发表重要演讲,并围绕制造领域的“双碳”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给业界带来了前瞻性的启发和思考。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总经理、中国一汽制造技术学会会长毕文权先生分享了《中国一汽“旗智·iM”双碳技术发展研究》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制造领域的四大降碳策略:低碳技术、效率提升、清洁能源、过程协同,从能源入口、能源使用、能源管理三个维度识别出十几类低碳技术,力争降低全价值链的碳排放。
主论坛院士大咖云集
分论坛部分,围绕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工业工程、电子电器、匹配、物流、铸锻、动力总成制造十大专业领域,进行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的技术分享和深入交流,如:红旗数字化冲压车间技术创新及应用、激光技术助力汽车焊装智能化制造、面向未来的涂装车间、解放J7智能总装车间、智能制造共塑未来、“可循环”科技在汽车制造业的实践、一体化压铸成型的技术及应用案例、精益物流引领汽车行业变革等技术话题的精彩分享。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一汽积极践行绿色低碳。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中国一汽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的全过程中,积极寻求节能减排的方式方法,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努力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一汽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高端论坛定位于汽车行业技术论坛,是一个开放性的大型行业活动,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行业平台,我们非常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学者、行业同仁们莅临中国一汽参观指导,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携手,共同促进中国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副总经理、中国一汽制造技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胜先生在会后的媒体会中对记者表示。
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副总经理/中国一汽制造技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胜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在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上,全面展现了中国一汽以及汽车行业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成果。六大主题展区分别展出了数字化电池产量质量控制方案、机加数智化-掌上产线、铝合金覆盖件冲压及连接装备技术开发、镁合金车身结构及动力总成产品技术开发、汽车无遮蔽彩色智能精密涂装技术、盲装技术解决方案、虚拟匹配技术等几十项创新成果,吸引了到场嘉宾驻足交流。
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创新荟萃
在工厂参观环节,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生产工厂——繁荣工厂,近距离感受了行业领先的数智化制造技术和精益生产方式。繁荣工厂从再生能源使用、环保工艺应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环节入手,实现了厂区内的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是中国一汽制造过程践行“双碳”的最佳例证。作为高效智能、绿色低碳的汽车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典范,繁荣工厂得到了到访嘉宾的高度赞扬。
嘉宾参观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
先进制造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密切协同、共创共享。中国一汽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当好自主创新的国家队、主力军,与行业同仁一道,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持续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制造强国、汽车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提交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储-星火存储打造智慧存储,助力产业创新
智能工控+存储-金胜电子焕新品牌助力国产工控市场
应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