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亚马逊无人配送车熄火,留给行业思考时间不多了?

亚马逊无人配送车熄火,留给行业思考时间不多了?

2022/10/18 9:49:41

日前有消息显示,亚马逊突然关停了无人配送车项目,其400人的团队面临解散和调岗。这一关停决定来得猝不及防,该名称为Scout的无人配送车项目于2019年开始实地测试,就在4个月前,亚马逊官方还在其社区举办了一场无人车的推介活动。然而,历时3年之久的项目依然未能达到预期,原因何在?

61419891.jpg

亚马逊官方发言人给出的说法大意是,我们已经努力为客户创造独特的送货上门体验,但很多顾客依然反馈说无人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们将暂停该项目的线下场地测试,重新进行调整。

外界猜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亚马逊业绩增速下滑明显,市场寒潮下,不得不进行业务收缩,通过关停一些非营利性探索项目来抵御风险。

不少人认为亚马逊无人配送车项目的关停折射出了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反观国内市场,在疫情期间无接触式配送方式被广泛推荐的背景下,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机器人送物资、送快递的新闻报道时常出现。

近些年来,在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增高的双重因素作用下,物流业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因此无人配送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新赛道。特别是随着外卖、新零售及快递末端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企业和整车企业争相布局无人配送。有数据统计,到2030年,无人配送市场可达万亿级。

美团、阿里、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依托自身场景优势,早在2016年左右就开始布局无人配送的相关研发。此外,还有新石器、毫末智行、行深智能等一批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也相继加入该赛道。

2017年12月,美团第一代自动配送小车“小袋”正式诞生;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美团无人配送车开始在北京顺义落地生鲜配送业务;2021年,美团继续加码无人车和无人机配送等领域,美团的自动配送车“魔袋20”已经在北京的公开测试道路上实现了常态化试运营;

WechatIMG4169.png

图源美团自动配送官网

2020年9月,阿里达摩院发布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其更专注于自身的快递运营服务,随后成功进驻全国300多所高校运营配送。

9db8e01d21ca23facd80bd2700ee57a5.png

图源阿里达摩院官网

2020年2月,京东无人配送车在武汉投入使用,同年10月,京东物流宣布与常熟市进行合作,建设全球首个无人配送城,目前已有30多台无人配送车落地运营;2021年,京东无人配送车已经迭代到第五代,用于其末端的物流配送业务。

d3a897a90f11668987880392ee0e43b3.png

图源京东物流官网

2019年,新石器投资建设了首座产量1万台规模的L4级无人车智造工厂。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经在国内外数百个办公园区、公园、校园、CBD核心区落地应用,部署无人车近千辆。

毫末之行与美团、阿里、物美多点均有技术与产品合作。首个“魔驼”常态化试点已落户顺义物美多点超市门店,累计超2万单。

2018年行深智能无人车上路,目前已与京东、中国邮政、饿了么等合作伙伴一道在末端配送、社区商业等场景投入了300多辆无人车,并助力多个城市实现防疫物资无人化配送。

● 目前从技术上来说,得益于低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相关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例如上游关键核心零部件、激光雷达和芯片计算平台成本的逐渐下降,软硬件技术趋于成熟,都为无人配送的落地应用扫清了障碍。

● 从落地情况来看,无人配送服务在疫情期间被公众广泛认知,无论是医院、小区还是商业区,都可以由无人配送小车完成指定的取货、送货、交接等动作,可以说为防疫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

● 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地相继出台了有关无人配送的相关标准和政策,例如2021年5月,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率先向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三家企业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开放了北京亦庄225平方公里的路权;2021年11月,深圳发布国内首部自动驾驶低速无人车商业应用标准。

技术逐渐成熟,市场需求充分,政策有力助推,种种迹象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无人配送市场该爆发了。不过从行业动态来看,似乎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势,身边也鲜少有无人车配送的案例。无人配送何时常态化?难道量产成了纸上谈兵?

视无人配送车项目为噱头的质疑声不断,还有人认为亚马逊作为最早入局无人配送赛道的头部玩家之一,且手握供给和需求两端,对无人配送项目的商业化落地都感到无力,更何况一些后来者和初创公司?

亚马逊关停无人配送小车项目,也算是对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无人配送车“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可以实现,“最后一级台阶”却难以跨越。虽然无人配送车赛道的价值已被挖掘和证实,但是作为服务于人的项目,小编认为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消费者体验,例如亚马逊的Scout无人配送车不仅“不能自己上台阶”,同时在配送过程中还需要一个员工陪同,仅无法送货到户这一点硬伤不仅让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此前,我们在疫情之下的无人配送小车,距离失业更近一步?一文中也分析过无人配送小车落地的一些困境、痛点和难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读。

国内无人配送车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时常有“翻车”的新闻出现。

例如,在河南大学校园中,阿里用于无人配送的“小蛮驴”不幸驶入了一片尚在施工的未干水泥地,并深陷其中,引发了学生们的围观和哄笑。

7a9e511795ff6fb0a9820b3ed8ce3cd7.jpg

图源网络

在湖南某高校,则出现了无人配送车在会车后互不相让的尴尬局面,两辆分属不同运营商的无人配送车,都想要对方让路,结果竟然“僵持”了一下午。

来源于“奇趣精选”

去年10月,在北京顺义一辆美团无人配送车“魔袋20”与一辆私家车碰撞;今年上半年,“魔袋20”,同样在顺义区公开道路上与一辆公交车发生追尾事故。

63d3cb86771b623b761155fa35826253.jpg

“XEV研究所”

一些复杂的场景和不可控因素,都给无人配送车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给项目开发者出了不少难题。

面对复杂多样化的场景,需要有不同适应能力的无人配送车。包括美团、京东、阿里等在内的平台也越来越认识到在无人配送赛道的超级博弈中,单打独斗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于是纷纷发布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希望通过开放平台来吸引其他公司、科研机构一起参与到这些场景的运行开发中,建立产业链合作,最终打通整个流程。例如,美团最新一代的自动配送车就与毫末智行合作,其中量产组装工作由毫末智行完成。

无论如何,新兴技术的落地往往会比想象中耗费更长的时间。一边是对无人配送车落地探索不及预期的黯然叫停,另一边是行业依然纵身向前的马不停蹄。在无人配送领域,挫折与蓝海并存,其商业化之路并不平坦。

很快就要双十一了,作为消费者的我来说,我的商品是被三轮车还是无人车送过来的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在意的是它能否及时、顺利且完好地送到我手中,你觉得呢?


审核编辑(
李娜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储-星火存储打造智慧存储,助力产业创新

智能工控+存储-金胜电子焕新品牌助力国产工控市场

应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挑战

​Saab UK 为深海勘探实现创新,降低潜水员及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