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MRS 2023|量变减速,自动化市场将呈N型走势
今日看点
•自动化市场起伏变化,高速震荡向中速常态化发展
•工业自动化市场格局洗牌,本土化份额增长趋缓
•强预弱实、营销积极、价格趋稳、供需修复
•穿越周期,策略转变,完成自我发展路径升级
过去三年,通货膨胀、俄乌冲突、疫情反复、供应链断裂等突发事件给全球市场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时代,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不确定性,增长放缓,行业格局加速重塑,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周期,叠加诸多外部不确定性,让所有的企业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未知。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如何穿越周期,是很多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
2月24日,2023中国自动化+数字化产业年会、第19届CAIMRS暨数智化领袖论坛、第二十一届自动化及智能化年度颁奖典礼在苏州成功举办。
工控网总裁潘英章发表了主题为“新型工业化的新型自动化”主题演讲,并隆重揭晓了2023中国自动化+数字化品牌50强排行榜结果,以此开启了新型自动化下,穿越新周期、拥抱新变革的思想盛宴。
市场回顾:盛极而“衰”,深蹲消“灾”
具体来看,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稳定增长,但消费与疫情防控密切关联,因此在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现了一次深蹲的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出口方面,自2022年7月高点后便一路向下,10月后出现负增长。这种负增长与OEM市场关联度较大。
从2021年和2022年的GDP和自动化市场的季度走势来看。2021年Q1开始,GDP和ASI几乎同步一路向下。2022年Q1之前,自动化增长高于GDP增长,但是在此之后,自动化一直低于GDP增长。
再来看下API和ASI。API是工控网推出的反映采购的市场指数,ASI是供应商出货的指数。2022年Q1之前,ASI高于API,这反映出市场处于缺货状态,在此之后慢慢趋同。2022年Q3后,市场的中间渠道略有增加,市场供需关系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市场变化:全球化分解,量变减速
当下,全球化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全球化分解引起的供应链重组,自动化市场难免受到牵连。
短期来看,工控产品断缺货情况逐渐缓解,疫情期间受益市场减退且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体现;工控借设备出海,中低端制造业在向东南亚或其他市场转移时,很多原材料和设备还需要从中国进口;在出口景气度尚未回升前,内需成为主要驱动力;国产低端处于全部替代过程,外资品牌开始更加重视本土研发、生产以及定制。
中期来看,供应链变化,元器件供应开始分流,本土品牌开始更多地采购本土元器件;OEM市场与外部市场相关度比较密切,因此仍面临更多震荡;低端市场,国内品牌逐步实现全部替代,进而国内品牌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发。
2022年,本土化份额加速增长。但是因疫情带来的特定市场正在消退,同时国际品牌的供应顺畅度增加,缺货状态得到缓解,导致本土品牌份额增加速度正在减弱。
图:本土品牌份额
分产品来看,本土品牌增速较快的产品包括运动控制、PLC、过程安全、低压变频器、DCS以及高端传感器。外资品牌增速较快的包括通用传感器、CNC、水质分析等。
工控机、组态软件、HMI、中压变频等12个产品大类,本土品牌份额已经过半。高端传感器、DCS、低压变频器、运动控制是过去三年来,国产品牌首次超过一半市场份额的产品,但是外资品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产品牌不到20%份额的包括设备安全、通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直流驱动,PLC、流量传感器;不超过40%的产品包括CNC、水质、SIS等等。
未来,工业自动化市场格局会趋于稳定,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市场格局:50强品牌榜单
与上一年度50强品牌榜单相比,2023中国自动化+数字化品牌50强排行榜整体呈现出“头固尾动,数量平分”的态势。
首先,头部品牌已经固化,排名前11位的企业与去年相比并无变化,TOP21-50企业排名次序变动振幅较大,TOP50企业中仅有一家新入榜企业。
其次,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数量分布为25:25,属于平分秋色。欧美、日韩、中国台湾的所属品牌都在下降,中国大陆品牌排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本土品牌在运动控制、低压变频和PLC等体量较大市场中增速较快,排名逐步上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土品牌有2/3都位于TOP21-50,而国际品牌仍集中在榜单头部。
穿越周期:新型自动化下的需求变化
2013年,工业4.0席卷全球,全球产业转型和国家战略启动。以2013年为时间节点,看作新型工业化开始,到现在正好10年。
2013年以前,工业化、自动化、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呈现高速增长;2013年以后,固定资产投资、GDP、工业和自动化呈现低速、中速发展趋势。
对于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新型自动化需求,潘英章从竞品对标、市场集中度、可持续等重点方向进行了分析。
•竞品对标,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之间的较量,未来一定倾向于差异化,从复制跟随到无人区创新。
•市场集中度,从初始的外资品牌集中为主,到国内品牌进入后开始分散,未来一定会再次集中。
•存量化,部分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化阶段,但也带来了包括全生命周期生产运营在内的服务化的需求。
•可持续,新型化的转型一定会带来阵痛,原本熟悉的路径不再管用,我们需要在战略高度重视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路径。
市场修复:疤痕VS荷尔蒙
从2023年1月数据来看,信贷数据创新高、PMI重回枯荣线,但是在消费端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疤痕效应”,整体呈现出“强预期弱现实”的落差。但目前很多企业营销非常积极,有些品牌已经开始向渠道主动铺货,涨价趋势也在松动。无论是供应侧还是需求侧,市场都在慢慢地修复,但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复苏,而是边休整边复苏。
潘英章认为2023年季度和未来两年GDP和自动化将呈现N型走势并逐渐走高。对此,gongkong®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进行了市场调查。
•供给端,超过60%的人认为中国大陆地区的2023年业绩(营收)对比2022年同比增长,25%认为同比持平,仅有4%认为同比下滑。
调查显示,23%的人认为2023年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其次是宏观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再者是综合成本和供应链。综合来看,68%的人对2024年、2025年企业发展保持乐观。
•需求端,58%的人认为所在企业2023年业绩/产值对比2022年同比增长,比供应端稍低;将近50%的企业会进一步加大对产线或生产端的资本支出。综合来看,63%的人对2024年、2025年企业发展保持乐观。
穿越周期,寻找更多的确定性
新型工业化带来新型自动化的增速是在变慢的,无论是从快车道切换到慢车道,还是说从旧车道切换到新车道,相应的策略一定要改变。
站在当下,面对不确定性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周期的特点,拥抱新型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完成自我发展路径的升级,才可以确保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
提交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储-星火存储打造智慧存储,助力产业创新
智能工控+存储-金胜电子焕新品牌助力国产工控市场
应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挑战
Saab UK 为深海勘探实现创新,降低潜水员及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