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麦杰徐哲:用实时数据打通工业互联网
工业自动化控制(下称“工控”)事关我国智能制造大局,其发展进程备受关注。11月1日至3日,2023第三届工控中国大会在苏州市吴中区举办,邀请了我国工控领域政产学研金等代表,围绕全球工控行业发展趋势挑战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加快生态链接,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控网作为大会的合作媒体,现场采访了苏州麦杰工业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哲先生,一起来听听他对工业自动化和大数据的最新解读,以及针对本土市场的规划布局。
苏州麦杰工业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哲
在工业互联的大背景下,云端需要数据采集、存储和智能化计算,以及进行智能化控制。在这一趋势下,每家企业在这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思考。
正如徐总介绍的,麦杰科技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公司基于自己的特点,只做基础软件,即工业实时数据库。在这一出发点上,对数据管理,特别是对工业实时数据库的管理,有着自己的理解。同时,公司提供了一套云边一体协同管理软件,因为在各种边端和云端都有大量的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如果没有好的软件支撑它去协同管理,那么智能平台就不是能有序和高效的采集和管理相关的资源、数据、计算和安全,需要一体化管理起来,将其打通并做到真正一体化协同。
徐总举例说道,以边端为例,例如一个工厂有十台风机,每台风机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统和采集数据的系统。如果云端系统没有很好地管理和调度整个边缘端系统资源的能力,那么就有可能需要分别进入这些边端系统中进行复杂的管理和维护。在之前,通过集成的方式进行操作,难度非常大。
第一个难点是,这些设备厂商的控制系统协议,也就是通讯接口,每家都不一样。通过我们二十年的积累,我们大约积累了450家类别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这些450种协议分享给下一个客户。一旦遇到同类型的设备和分析系统,我们可以迅速帮他们部署,这是一种能力。
第二个难点是海量实时数据的高效存储压缩能力。这种方式存储数据,首先能提供秒级、甚至毫秒级海量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一个数字工厂的数据采集量级在十万到百万之间,一个集团,甚至有千万点、BP级数据采集、传输和应用场景。
徐总表示,苏州麦杰认为智能软件最佳方式是一体化原生模式。也就是说,可以将云边端的设备、系统和软件与自己的系统结合(物理上分离部署,但在逻辑上进行一体化设计)。公司最新提供了一体化方式,采用原生方式,将前端和云端的边端一体化进行综合考虑。在开始第一个场景时,云端架构和编撰结构都是一体的,尽管物理上是分离的,但在整个体系架构上,通过软件平台综合考虑,在每个环节注入核心实时数据库压缩算法计算能力。
这是麦杰公司对智能平台的理解,从集成模式重新思考,变成一体化模式。
采访的最后,徐总面向工控网的读者表示,虽然苏州麦杰是一家从实时数据库软件下沉到控制系统对接的公司,但麦杰的标签是实时数据库。麦杰已经做了23年,希望与行业达成深入的合作,无论是上下游合作伙伴,还是与边缘硬件合作伙伴,都可以利用麦杰的软件融入硬件之中,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提交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储-星火存储打造智慧存储,助力产业创新
智能工控+存储-金胜电子焕新品牌助力国产工控市场
应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挑战
Saab UK 为深海勘探实现创新,降低潜水员及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