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AIMRS丨潘英章讲稿摘要:六边形突围,自动化市场正触底复苏
2023年,出口遇冷、内需低迷、投资乏力,加之供应链分流和去库存效应,我国制造业面临多重挑战,自动化+数字化市场陷入低谷。展望2024年,“否极”应“泰来”,随着经济环境逐渐回暖,我国自动化+数字化或将迎来真正的复苏。
3月14日,2024中国自动化+数字化产业年会、第二十届CAIMRS暨总裁圆桌论坛、第二十二届自动化及智能化年度颁奖典礼在杭州成功举办。
工控网总裁潘英章发表了主题为“跨越低谷 向新突围”的主题演讲,并隆重揭晓了2024中国自动化+数字化品牌50强排行榜结果,以此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思想盛宴。
一、市场回顾 2023年的自动化市场经历了罕见的1%的负增长,这一数字虽然表面看来微小,但实际上对许多市场参与者而言,所感受到的负面影响远超这个比例,表达出一种“几何级”的失落感。 首先,市场参与者对增长感受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产品市场的负增长达到2.2%,而服务市场却实现了2.2%的正增长。尽管服务市场有所增长,但实际受益的主体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其次,OEM市场与项目市场的不同体验。项目市场近年来相对稳定,保持正增长,而代表自动化市场景气度的OEM市场则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这种对比造成了市场参与者的普遍失落。 第三,对市场预期的误判。去年初,普遍预期2023年市场将实现正增长,但实际情况却是负增长,这种强烈的反差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感。 进一步分析市场走势,整体从去年开始呈现持续下滑,仅在第四季度略有反弹,但仍未能摆脱负增长的局面。许多企业因此在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就放弃了全年增长的目标,这种从乐观预期到悲观现实的转变,加深了市场的整体失望情绪。 然而,如果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市场走势,会发现此次的负增长幅度实际上低于历史上的其他几次低谷。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市场低迷之后都会迎来明显的反弹,因此,尽管当前情况不容乐观,但对未来市场的前景仍然持有期待。 2023年对自动化市场而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明显的去库存活动。通过下图可以观察到,反映用户采购意向的API指数高于代表供应商出货量的ASI指数,这表明库存量正在减少,处于去库存的阶段。特别是ACI指数,作为一个环比数据,从第二季度开始急剧下降,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于库存减少有着明显的感受。去年,市场上频繁出现产品倒挂和渠道窜货的现象,这进一步证明了自动化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典型的去库存过程。 尽管面临挑战,制造业的升级和出海战略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在自动化领域,尽管短期内遭遇负增长,但长期来看,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自动化行业预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二、市场变化 行业变化方面,项目市场表现优于OEM市场。尽管项目市场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较为稳定的存量市场,但在经济不景气时,它几乎成为市场的稳定器,而许多OEM市场却经历了明显的下滑。这包括电子、新能源拉动的市场以及纺织机械、传统机床等传统OEM行业。然而,回顾过去12年的市场变化,电子设备行业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2%,显示了电子设备行业,无论是由消费电子还是新能源行业拉动,均呈现出朝阳行业的特征,并且对未来持续看好。 此外,电子设备、包装机械、医疗设备以及风电等行业,都体现出了新型生产力的趋势,与此同时,电力、建材、造纸等传统行业几乎面临存量市场,甚至可能是市场缩减的情况。这些变化展示了行业的动态调整和市场趋势的转变。 在产品方面,2023年市场变化显著,部分体量较小且偏向项目型的非主流产品呈现增长,而一些体量较大、之前增长良好的明星产品则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包括通用及高端传感器、热门的通用运动控制产品等,在短期内体现出不同的市场参与感受。然而,长期回顾显示,如机器视觉为代表的高端传感器、分布式IO、PLC以及交换机等,这些产品更多地支撑了新兴行业的发展,展现出与短期内感受不同的长期增长趋势。 三、品牌格局 头部稳定,中外平分秋色 2023年相比于2022年的数据显示,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上升近2%,这一变化出人意料,尤其是考虑到之前预测本土品牌可能因为疫情特殊时期的供应优势减弱或新能源市场的退潮而减缓增速。实际情况却是2023年本土品牌的发展势头并未减缓,反而加剧。 2024年自动化及数字化市场的前50强品牌展示出,虽然排名前列的8个品牌基本保持稳定,但中后期品牌的排名变化较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都属于50强,但因体量差异,头部品牌的特征非常明显。 头部品牌由于其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其排名变化变得更为困难。在过去几年中,仅有少数品牌如汇川和中控实现了显著的跃升。而排名变化较大的通常是排名较后的品牌,因为它们的市场份额较小,波动性也更大。特别是机器人、OEM和IPC品牌呈现下降趋势,而高端传感器等品牌的排名则上升。 在国际与本土品牌的数量比较中,去年两者持平,为25:25。今年本土品牌的数量已经略微超越国际品牌,达到26:24。此外,中欧美品牌的排名上升,部分原因是本土品牌快速进步以及欧美品牌在大型项目产品上的稳定表现,而日韩品牌在OEM市场的表现较弱。 四、预期市场回暖及“六边形”突围 宏观经济增长约5%,超出初期预期,为自动化市场正增长提供了依据。基于去年5%的宏观增长和之前年份3%的基础,预计消费、投资及出口等方面的增量将推动自动化市场增长。尽管存在正向动力,但市场增长率预测调整为1%至3%,反映了对市场复杂性的谨慎评估。制造业升级、出清、出海的进度,以及宏观政策的刺激力度和节奏,是影响预测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于新兴产业的高度关注要求冷静分析其实际落地情况。 在市场策略方面,重点不仅在于识别和挑战困难,而且在于寻找机会和方向突围。潘英章本次演讲提出了“双向、三维、六边”的突围策略,即“上、下”“新、旧”“内、外”。 上:上看政策,两会后的政策聚焦包括新质生产力及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改造。 设备与技术改造方面,国务院最新方案显示,至2027年预计实现25%的增长,预计带来8000亿市场增量。该增长得到中央专项基金支持,标志重要发展方向。 特别国债连续发行预计持续三年以上,旨在精准资金支持大型项目。 下:针对下沉市场,必须采用用户思维。虽然许多政策关注新的增长方向,下沉市场更多关注现有市场或通过渠道覆盖的长尾市场,这里隐藏着众多细分需求。例如,当前推广的县域经济、县级工业、农村灌溉和农机等,这些传统被忽视的市场实际上蕴含增长机会。 制造业的出清是必然趋势,许多中小制造企业将面临挑战。这些问题为自动化和数字化企业提供了机会。 新:提到新质生产力时,虽然官方对其有明确定义且覆盖范围广泛,但目前因其热度较高,仍需等待政府各级和各行业出台具体的实施政策和资金指向。 明确的一点是,政府再次强调了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这为我们看到相关机会提供了依据,尤其是AI带动的技术革新。对于自动化领域,一个机遇是将AI融入解决方案中,提升制造业服务,如系统优化、与机器人结合以及未来的人机交互等。 目前,"AI+"成为一个趋势,不仅限于计算能力带来的市场增量,还可能影响到包括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在内的所有产业,甚至推高电力需求。这预示着许多行业都将迎来未预期的增长机会。 同时,新的产业形态也值得关注,例如山东的氢能政策、广东推动的低空经济以及医疗设备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景气度,都标志着新方向上的机遇。 旧:即使在转向新兴产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传统产业。正如2023年所显示,服务市场已经开始优于产品市场。随着许多传统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对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这些行业从扩张产能过渡到运营阶段,未来竞争的焦点将是运营效率,这为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提供了机会。 此外,某些行业可能会经历周期性的回归。例如,如果消费电子产品经历消费复苏,那么3C电子行业也会随之反弹。这意味着,随着宏观经济的恢复,一些传统产业也将出现反弹。 内:国内大循环战略强调了国产品牌的重要性,其中官方强调的是供应链的安全。部分市场已经出现了国潮的品牌风气,其实也为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 另外,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想旨在优化物流体系等方面,通过减少重复建设,鼓励各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要求对各地特有的产业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半导体芯片和航天军工领域,作为供应链安全的关键部分,预示着国内品牌在这些领域可能拥有更大的优势。 外:制造业的转变从出口向“出海”扩展,意味着自动化的发展也将遵循这一趋势。这个过程不仅包括产品和设备的出口,而且扩展到工厂供应链以及品牌和服务的国际化。这不仅为国内品牌提供了机会,国际品牌同样可以从中受益。 五、市场调查: 2024年预期同比持平 首先,产品竞争力被公认为是最显著的因素,这暗示当前市场的主要焦点并非用户需求,而是行业内部的竞争,反映出2023年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其次,宏观经济状况也被提及,尽管近年来宏观经济可能存在压力,但最近的情况似乎相对乐观,没有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 对2024年的预期,大多数参与者预计市场情况将与今年持平,表明普遍缺乏乐观情绪。然而,总体来看,对市场有轻微正面预期的比例略高于看衰的比例,暗示行业普遍认为市场可能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需求方面,即用户端的预测相比供应端要更加乐观,更多人预计将会看到同比增长,并且愿意增加投入,展现出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不过,对于市场是否能完全复苏仍存在疑问。多数人将完全复苏的期待放在了2025年,显示对2024年市场恢复的谨慎态度。 六、面对确定性,寻找可能性 在分析当前市场状况时,采取新的视角是至关重要的。去年提出的观点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现在,已经明确了几个关键的确定性因素。 首先,可以确认市场已经触达阶段性的底部。 其次,去库存周期也接近结束,预计这一过程将持续到第一季度末,甚至可能延伸至第二季度。 第三,经济正面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宏观经济的积极信号,加上一、二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出口和消费已经开始回暖,这些都为市场带来了确定性。 因此,今年的核心信息是,在面对这些确定性时,应积极寻找所有可能的向上机会。寻找这些可能性的必要性在于,尽管道路可能不易且市场信心及预期可能并不那么乐观,但要想成功越过当前的低谷,就必须主动探索所有可能的上升机会。
提交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储-星火存储打造智慧存储,助力产业创新
智能工控+存储-金胜电子焕新品牌助力国产工控市场
应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挑战
Saab UK 为深海勘探实现创新,降低潜水员及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