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裁员一边缺人,制造业工程师进退两难
回顾2024年,我们熟悉的诸多制造业企业都开启了裁员模式。
裁员潮起,制造业的“瘦身”之举
近日,有职场平台传出消息,激光雷达行业的先锋企业禾赛科技正着手实施一项裁员计划,预计此次裁员将波及数百名员工,并伴随着N+1的赔偿方案,同时确认无年终奖发放。观察禾赛科技在机器人市场的表现,其实十分亮眼,单月交付激光雷达超过2万台,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此外,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更是累计获得来自21家车企的超过100款前装量产车型的定点合作。
按理说,这样产销都不错的企业不至于走上裁员这条路。根据行业分析人士所说,禾赛科技此次裁员可能是公司在优化成本的同时,持续研发创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的一次调整。
无独有偶,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近日也陷入了裁员风波。众多自称先导智能现任及前员工的个体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指责公司。此次裁员主要波及先导智能的锂电池部门,而该部门在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7.10%。先导智能对此回应称,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业务模块随行业发展趋势经历波动是常态,公司会根据业务发展实况进行人员岗位的动态调整,这是企业运营中的常规管理策略。
禾赛科技与先导智能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整个制造业领域,类似的裁员故事正不断上演。
纵观制造业市场的裁员现象,背后是多重压力交织而成的困境。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市场需求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以传统的家电制造业为例,在海外市场遇冷、国内市场趋近饱和的双重夹击下,企业订单量明显下滑,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削减成本、维持资金链的运转,裁员成为不少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比如,海信集团最近的裁员风波,不只是在家电行业,在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领域,均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海信集团品牌部公开声明指出市场上流传的“裁员数万人”为谣言,但也承认企业确实在进行人员优化,属于常规动作。
另一方面,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对于大量依赖原材料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成本显著增加。加之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企业在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成本负担。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得不对人力成本进行重新审视,裁员成为优化成本结构的关键一环。
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对制造业企业裁员规模有着直接影响。在行业需求低迷时,企业订单减少,库存积压,资金链紧张,裁员往往成为企业应对困境的重要手段。
从裁员的实施路径来看,企业也不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逐渐从单纯的削减人力成本向优化人员结构转变。那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基础生产岗位。这些岗位不仅附加值低,而且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极易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流水线所取代。
高端人才“饥荒”,制造业升级之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在迈向智能化转型的征程中,对高端人才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数字化等概念的落地生根,企业急需一大批精通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同时又深谙制造业生产流程、工艺优化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
根据人社部、工信部、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面临的人才缺口主要是高技能人才和数字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愿意扎根基层一线的心态。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存在人才缺口的岗位多集中在技术类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云计算人才紧缺度最高,人才供需比仅为0.27,这意味着约4个云计算岗位争夺1个⼈才。
脉脉高聘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显示,近三年新经济行业求职难度依然存在,人才供需比从1.29上升到2.06,但岗位月薪保持了微涨态势,从41394元上升到42874元;2024年,数字前端⼯程师位列高薪技术岗位榜首,平均月薪达67728元。紧随其后的是大模型算法工程师(67,483元)和集成电路IC设计工程师(64,953元)。在月薪超过6万元的高薪技术岗位中,大模型相关职位占据了半数。
薪资分化加剧,制造业吸引力待提升
一边是企业求贤若渴,另一边,则是制造业的就业吸引力尚需提升。
当前制造业薪资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低端岗位薪资增长乏力,甚至在部分企业出现停滞或下降的情况。根据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外卖员的月均收入为6803元,比建筑零工、工厂普工高出900到1200元。
另一方面,高端人才薪资一路飙升。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前沿技术领域,高级工程师的平均年薪50万元以上。这是因为高端人才稀缺,从业者往往能获得丰厚的报酬。比如最近雷军开出千万年薪招揽了一位95后AI天才少女——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
此外,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环保行业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为求职者提供新的职业选择。猎聘《ESG 人才吸引力洞察报告》大数据显示,近一年 ESG 新发职位同比增长超60%,招聘平均年薪超31万!
制造业薪资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例,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以及工业设计工程师2023年工资中位数约为11万至13万元;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以及工业设计工程师的高位数薪资可达30万至50万元。
人才供需不匹配与制造业升级之困
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所写,“一方面是机器的改进,这种改进由于竞争而变成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令,同时就使工人遭到不断的解雇:产生了产业后备军。另一方面是生产的无限扩张,这也成了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竞争规律。这两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
当下制造业正深陷类似困境,设备升级与生产扩张并行,不仅导致裁员现象频发,还引发了一系列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之所以出现一边裁员,行业又一边慨叹人才不足,小编认为主要还是人才供给和需求存在质量上的不匹配问题。
目前,在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上,很多高校毕业生与制造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许多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侧重于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对技术在制造业应用场景的深入实践,导致学生毕业后虽掌握一定理论,但进入企业后,面对复杂的生产工艺优化、智能设备运维等实际工作,往往束手无策。而企业所需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前沿技术,还得熟悉制造业全流程,这类人才在市场中可谓凤毛麟角。
在此形势下,制造业工程师和求职者应该如何应对市场危机和挑战?
对于制造业工程师而言,提升自身技能、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是关键,保持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敏感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而言,在制造业高端人才缺口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青睐。求职者应深入了解行业趋势,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无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司机”还是新入求职者,面对裁员潮和就业市场的波动,保持冷静和理性,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寻找机会,相信每个人都能在制造业的转型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提交
IOTE物联网展,2025年度主题: 生态智能,物联全球!
出海记 |新能源布局海外,出海搭子施耐德电气助航
年终回顾 | 品高2024:循光同行,和润万物
CES 2025丨P&R Measurement精实测控亮相前瞻,以AI智慧链接工程世界
KUKA AMR 2024 | 持续相伴,共创智慧物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