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静脉产业——电装助力循环型社会建设
在循环型社会建设中,除了生产环节的绿色转型,回收、拆解与资源再生的“静脉产业”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静脉产业负责将生命周期结束的汽车(End of Life Vehicle,以下简称ELV)转化为可再生资源。然而,长期以来,该产业面临社会认知低、工作环境艰苦和经济效益差等困境,限制了其发展。对此,株式会社电装(以下简称电装)不仅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还致力于重塑静脉产业,提升其吸引力和社会地位。
静脉产业:循环经济中的关键角色
静脉产业在循环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临许多挑战。以汽车拆解企业为例,常被误解为“垃圾场”,导致拆解工厂难以获得社区支持,从业者也缺乏职业认同感。这种负面认知影响了人才吸引和资金投入,阻碍了产业升级。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提升,静脉产业正迎来转型契机。
电装研发自动精密拆解系统
电装通过引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静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装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革新及产业链合作,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对静脉产业的认知,使其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电装积极与拆解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自动精密拆解系统”的广泛应用。该系统实现ELV汽车拆解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显著提升了回收材料的质量和作业效率。这一创新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精准的工作环境,有效改善了产业形象,并为资源循环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电装推动静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随着高纯度回收材料涌入市场,必须建立起可持续的价值链,确保材料的合理利用,从而避免低价竞争和资源浪费。为此,电装与材料制造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等各方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技术验证和社会实践,探索建立高效稳定的资源循环体系。
展望未来——制造与循环的共生
电装的努力不仅助力解决技术问题,也为未来制造与循环的和谐共生奠定了基础。电装计划到2027年实现主要拆解作业的自动化,2035年全面实现所有车型的自动拆解,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型社会建设。
电装相信,制造与循环型社会并非对立,通过创新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电装倡导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回收,充分考虑资源循环与环境保护,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电装的实践为企业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示了推动社会向循环型转型的可能性。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循环型社会将成为现实。
电装公司简介
电装是世界先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之一。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05名。一直以来电装都专注于电动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致力于解决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社会课题。目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二维码就是电装在1994年发明并无偿公开的。
在中国,电装于1994年在烟台成立了第一家合资生产企业。作为在中国的统括公司——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目前在国内设有生产公司、销售公司以及软件开发公司等共计30多家关联企业。
![](http://src.gongkong.com/website/gongkong/images/news/icon.png)
提交
北电数智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提升算力中心利用率
InterSystems携手上海舆道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制造业数智升级
同登泰山之巅,共话数字之势丨3月12日共商冶金企业采购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之路
佰维存储数通行业SSD方案荣登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榜单
第六届全国医药大健康CIO大会即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