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出海,工业传感器的“中国力量”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与中国“十四五”智能制造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工业自动化正迎来新一轮变革。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感知神经”,传感器承载着设备状态监测、环境感知、数据交互等核心功能,其性能直接关乎生产线的精度、效率与可靠性。近年来,随着高端制造领域对高精度、高稳定性传感需求的爆发,叠加国产替代政策持续加码,中国传感器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国际市场上,传感器领域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行业巨头如基恩士、欧姆龙等,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长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然而,随着国产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这些国际巨头正面临着来自中国企业的强劲挑战。
数据来源:某行业机构《2025年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标准报告》
gongkong®市场研究显示,2023年光电类传感器外资品牌的销售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例如,2023年以欧姆龙、基恩士、巴鲁夫为等代表的外资品牌销售业绩均呈现两位数以上的下滑。2023年-2024年光电传感器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仍表现低迷,同比呈现下滑态势,且市场份额较2023年比有微幅下滑。
反观国产传感器厂商,一批以技术深耕与场景化应用为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企业逐步崭露头角。gongkong®市场研究发现,近两年,国内通用传感器的市场份额提升了1-2个百分点,而高端传感器的市场份额更是显著提升了3-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表明,国产传感器厂商正逐渐成为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以明治传感为代表的国产厂商表现尤为亮眼。
“ 日前,据行业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2025年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标准报告》显示,明治传感在2024年不仅成功跻身国产传感器前三甲,光电类传感器更是登顶国产第一,增长势头迅猛。”
据明治传感官网,该公司专注于工业级光电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的融合创新,向业界推出精密定位、位移测量、AI图像识别、工业智能传感及区域安全方案。
据记者分析和调研,在中国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市场上明治传感突出重围源于三点:
一是有别于其他国内厂商的直销模式,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渠道网络;
二是在ISO、CE、UL、TUV、RoHS等国际认证产品全球合规性上大力投入,陪跑新能源产业出海;
三是敢于研发创新型产品,据明治传感市场负责人表示,其正在积极研制高精度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以满足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智能传感需求。
中国感知力破局
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国内厂商的异军突起,体现了国产传感器企业在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智能传感需求的爆发,该万亿赛道对关键传感部件的需求将指数级增加,工业传感器跨界厂商有望受益。
在此进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产厂商的崛起已从“替代追赶”迈向“创新引领”。以明治传感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场景-生态”的三维突破,正逐步瓦解外资品牌的技术壁垒:一方面,深度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需求,在光电编码、AI视觉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依托产业链协同与资本赋能,加速向全球高附加值市场渗透。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核心材料、高端芯片的国产化率不足,以及国际标准话语权的缺失,仍是本土企业需要攻克的课题。未来,唯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场景挖掘痛点,并积极参与全球技术规则制定,国产传感器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为全球工业智能化注入更强劲的“中国感知力”。

提交
京东工业:携手合作伙伴深耕数智供应链 打造专业可信赖品质服务
校企合作启新篇,人才共育赴“魏”来 ——魏德米勒企业开放日成功举办
品高软件再次入选亿欧智库《2024年信创产业新发展趋势及百强报告》!
2025氢能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开启绿色革命新引擎
派拓网络:利用AI增强OT对现代网络威胁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