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扎根中国27年,威卡的本土化生长法则

扎根中国27年,威卡的本土化生长法则

2025/4/8 16:57:01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2024年,中国市场仪器仪表行业下游需求整体萎缩,市场普遍承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080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而在外资企业中,该行业取得业绩增长的企业仅有少数。也有企业以自身韧性取得逆势突围,来自德国的仪器仪表领军企业威卡交出了中国市场营业额同比增长20%的亮眼成绩,其增长幅度达到行业平均增速近5倍。这充分折射出,这家来自德国的仪器仪表领军者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独特竞争力。

 

稳固增长态势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威卡在中国市场多年来打磨出的生长法则。在近期中国工控网与威卡中国董事总经理刘煌明的深度对话中,则深度揭秘了仪器仪表市场的行业暗涌,为行业展示了威卡在中国发展的启示录。

 

1.png


双重压力之下的破局之道:修炼内功,贴近客户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产业变局中,仪器仪表行业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角力,演化为系统性生态能力的博弈。面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作为德企的威卡不可避免地面临双重压力——既要应对其他国际品牌的技术博弈,又要直面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对此,刘煌明在访谈中指出,破局的关键在于“保持冷静心态,苦练内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精准突破”。双重压力之下,刘煌明认为首先应保持冷静,保持前行的动力,但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内功,贴近客户挖掘客户痛点。

 

这种破局思路在威卡的业绩上得以验证。过去十多年,威卡在中国的业绩年复合增长率为两位数,这样的成绩在近几年宏观环境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来之不易。在半导体领域,威卡的销售额在五年之间上翻7倍以上,在2024年更是达到了1.5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在细分市场的潜力与爆发力。

 

在刘煌明看来,威卡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源于内外部三大核心动能的协同发力。首先,中国市场作为全球重要市场具备规模化优势,在半导体等战略新兴领域需求激增,为仪器仪表行业提供养分充足的沃土。其次,威卡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体系经多年发展已深度渗透,从销售前端到供应链后端形成高效协同机制,将“客户需求优先”贯彻如一。再者,威卡扎实推进本土化战略的进阶升级,从早期单纯的生产本地化,演进为涵盖研发、测试、定制化服务的全价值链本土化体系。

 

乘风而上的优势洞察,以客户为导向的痛点挖掘,是威卡在中国市场扎根的法则。以油气行业为例,仪器仪表经常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腐蚀等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要确保多参数检测的精准性。威卡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改造升级,显著提升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检测精度。这也为威卡的产品革新提供养料,威卡先以定制化的方式为不同细分领域的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再将大量案例中的共性总体抽象为标准产品,由此把握服务和技术两大风帆。

 

27年在华扎根,国际公司本土化的进阶之路

 

面对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中国深入推进“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格局,国产化替代趋势在多个行业正持续深化。作为拥有78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威卡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便从其在德国本土及欧洲市场的发展经验中提炼出关键策略——“国际化品牌的本土化发展”。正如刘煌明在访谈中所强调的,面对中国市场,本土化是威卡扎根中国、实现长期增长的核心密码。

 

回顾威卡27年的在华发展历程,其本土化实践经历了三个清晰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进口销售,将德国研发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第二阶段是生产本土化,在苏州、上海等地建立工厂,实现“中国制造”;第三阶段则是研发本土化,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

基于此,威卡将自身定位为“德国品牌的本土公司”,坚定实施“国际公司本土化”战略。

 

当前,全球市场正呈现“国际公司本土化”与“本土公司国际化”双向并行的态势,威卡通过本土化战略的深化,不仅在供应链重构中稳住了脚跟,更在“双循环”框架下找到了新的增长支点。

 

目前,威卡旗下苏州工厂和上海工厂已经满负荷生产,已在同时建设苏州二工厂与上海柯普乐新工厂两座工厂。据透露,两座新工厂将于2025年下半年落成,而两座新工厂承载了威卡的双重目标:一方面为未来增长预留充足的产能空间,另一方面打造集生产、研发、测试于一体的本土化创新基地。这标志着威卡的本土化战略已从早期的“工厂本土化”进阶到“研发与定制化能力本土化”的更高阶段,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与产业升级脉搏同频共振,威卡剑指在华业绩再翻番

 

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新型制造转型的过程中,在更加宏观的维度上,中国乃至全球社会趋势可归结为“三个D”——数字化(Digitalization)、去碳化(Decarbonization)、人口结构变化(Demographic)。具体而言,数字化推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高速增长,去碳化加速绿色能源与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人口结构变化则催生医疗制药、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新需求。威卡基于上述趋势精准策划应用场景,将自身发展方向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脉搏同频共振。

 

在品牌战略层面,威卡于去年发布了“Smart in sensing”全新宣言,其内涵包含双重维度:一方面,威卡将持续加大在传感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上的投入;另一方面,威卡正加速布局工业物联网等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更全面的产品矩阵。

 

战略制定与品牌发展的深层核心均是技术变革。对此,刘煌明在访谈中指出,AI技术的蓬勃发展将为输配电、半导体、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与此同时,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强劲增长也为仪器仪表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基于此,威卡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针对新兴领域的创新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以技术赋能客户的智能化升级。

 

以全新宣言为航线,威卡将在中国市场开拓更多市场空间。对于未来5~10年的战略目标,刘煌明展现出坚定信心,他表示,威卡有能力实现在华业绩的再次翻番。这份信心源于其深层本土化的战略布局——通过深度融合本土销售网络与研发体系,威卡已构建起贴近中国市场的快速响应机制。

 

工控网认为,威卡在中国的进阶之路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竞争已从资源适配转向系统化能力构建。威卡“国际公司本土化”策略通过研发、生产、服务的立体化扎根,在需求洞察与技术沉淀之间建立起动态平衡。当行业进入价值重构深水区,这种以客户痛点为支点、以技术迭代为杠杆的深度运营模式,或许正是穿越周期波动的真正锚点。


审核编辑(
唐楠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东土科技:“对等关税”下 自主通信芯片和工业操作系统全力护航国家工业安全

深圳科乐新能源亮相2025中东国际能源展,发布全新大单体电芯500W储能方案

「芯」动之旅 「易」起相约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Edge AI+储能——能源新方向

郭元强赴格创东智调研工业大模型及AI智能体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