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磁性编码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等,一起看看吧

磁性编码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等,一起看看吧

2025/3/24 10:46:03

磁性编码器工作原理:        磁性编码器利用磁场感应原理进行测量,通常由磁性标尺和读头组成。磁性标尺上有一系列的磁极,当标尺旋转或移动时,读头中的霍尔效应传感器或磁阻传感器会检测到磁场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解码等处理后,输出给外部的控制系统。

磁性编码器结构组成: 磁性盘:由磁性材料制成,上面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磁极,随被测轴一起旋转,提供磁场信号。 传感器:用于探测磁性盘上的磁极变化,将磁场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常见的有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阻传感器。 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解码等处理,提高信号质量,以便后续准确测量和控制。 输出接口: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外部控制系统,常见的输出信号类型有 A 相、B 相、Z 相脉冲信号,以及差分输出或集电极开路输出等。

网站用-1.jpg

磁性编码器特点: 抗干扰能力强:对灰尘、油污、湿气、振动和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稳定工作。 非接触式测量:采用磁场感应原理进行测量,不存在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同时避免了因接触摩擦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和故障风险。 高精度高分辨率: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角度和位置测量,测量精度通常可达 ±0.05° 或更高,分辨率也较高,可精确检测到微小的角度变化。 多种输出信号:支持多种输出信号类型,方便与不同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和匹配。

磁性编码器分类: 增量式磁性编码器:通过测量磁性盘旋转时产生的脉冲数量来确定轴的旋转角度和速度,可提供 A 相、B 相、Z 相脉冲信号,用于测量位置的变化量。 绝对式磁性编码器:能够直接输出轴的绝对位置信息,通常以二进制码、格雷码等形式输出,即使在断电后也能保持对位置的记忆,重新上电后可直接获取当前位置。

磁性编码器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输送系统、分度盘、旋转工作台等设备中,用于角度和位置的检测与控制,保证生产线的同步运行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机器人: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部位,实时监测关节的转动角度和速度,确保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数控机床用于精确测量机床坐标轴的位置和速度,实现对刀具的精确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航空航天:用于测量飞行器的姿态角度和旋转速度,确保飞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审核编辑(
王静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新一代磁电绝对值旋转编码器SSI通讯接口-开地电子

​重载编码器是什么?有哪些优势与特点?

KIT伺服电机编码器:工业自动化的精密核心

编码器常见的故障主要有4大类

电机超速开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