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亮眼数据,折射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步伐。
“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产业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如何增强创新引领能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有人大代表建议,广东要发挥制造业优势,把产业创新摆在重要的位置,引导传统企业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
“高企”崛起?
去年平均每天诞生27家高新技术企业
过去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6652家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万亿元,年均增长11.4%;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
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将广东的制造业优势发挥出来,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问题。
“制造业是广东的优势,也是广东的机会。”省人大代表、佛山唯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柱表示,制造业的转型需要软硬兼施,在提升智能制造的投入力度的同时,在“软件”上下功夫,对制造业需求强烈的工业软件、系统软件等予以重视和扶持,激发制造业活力。
省人大代表、江门市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初建议,出台智能制造创新发展配套政策,引导传统企业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设备,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
集聚要素?
高校建设加速 迈向人才智力高地
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快速成长,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崛起,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正在向广东的创新平台、创新中心汇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在广深莞三地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将与广州、东莞等联手,从创新资源、机制、产业、人才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发展带。
全球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的源泉。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人才聚集、资本汇聚、技术转化加速的背后,高校建设正在不断提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计划在今年春节后动工;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规划获通过,目前正按照2018年8月研究生招生、2019年8月本科生招生为时间节点推进国际校区各项工作……
省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华工与广州联合新建的广州科技图书馆,依托华工大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将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龙头,加速创新走廊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高起点建设广州国际校区,目前已引进100多名全球知名科学家和青年人才,并布局智能工程、生物医药、高端先进制造业、海洋科学与工程和智慧城市等新工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原始创新研究基地、高端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高地。
“广东高校肩负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使命。”省人大代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张林说,广东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借鉴美国“硅谷—斯坦福”模式,以产业一线问题为导向,推进地方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同时,优化税收、签证、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世界最顶尖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提交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