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2018年 BAD 互联网+交通的十大预测

2018年 BAD 互联网+交通的十大预测

2018/3/7 16:26:59

2017年百度、滴滴、阿里云和腾讯“不约而同”的加大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特别是BAD三家,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领域将交通信号控制作为切入点,结合潮汐车道、交通诱导、出行态势分析、酒驾管理等应用,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方案。

互联网企业的“来势汹汹”势必发生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因此,市场经过一年的“喧嚣”,2018年走势如何,十大预测如下。

1、 阿里云向省外快速复制城市大脑

早在阿里云在杭州市,在浙江省内试水“城市大脑”、“交通小脑”时,我们就在考虑,阿里云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省外其他城市,毕竟在浙江省内阿里云有着诸多的政府支持,行动便利。

2018年,阿里云向省外快速复制城市大脑,甚至向海外复制将成为现实。

实际上,我们从目前阿里云市场动态就可以看出端倪。

2018年1月,阿里巴巴与西安签订一系列合作内容,其中西安的“城市交通大脑”由西安市工信委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局4家单位参与,为“城市交通大脑”建设支撑单位。据悉合作项目将纳入智慧城市规划,以PPP模式推进建设。

仍然是1月,重庆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渝成立“智能重庆中心”。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阿里巴巴将积极参与建设“智慧两江”(重庆两江新区)的“智能交通”和“智能停车”等项目,优化出行设计及公共交通网络设计,提升交通效率,缓解拥堵。

此外,上海、澳门、雄安、马来西亚等地方也都有阿里城市大脑的足迹。

2、 阿里云和滴滴的圈地之战竞争激烈

无论是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还是滴滴的智慧交通,虽发展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但当下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中“狭路相逢”了。

据了解,滴滴2018年将计划优化10000个路口。推测一下,滴滴2017年优化超过                      

6、 传统企业与BAD资本合作成为可能

抛开已经公布的阿里云与中兴软创资本合作事件。滴滴将很可能是下一个通过资本与传统交通企业进行合作的对象。

2017年1月,滴滴出行与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启深度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优点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一起开展城市智慧公交的技术研发并提供智慧出行服务。

2018年2月,滴滴升级智慧交通FT为智慧交通事业部。智慧交通事业部包含三部分业务:刘向宏(Henry Liu)领导的城市交通业务,章文嵩任GM、战略部刘西帝任AGM的公共交通业务、杨毅领导的车载设备业务。

资本合作可能在以上三个业务领域发生。

7、 传统企业与BAD公司合作边界更清晰

市场参与者之间从来都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过去一年,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业界企业之间也是如此。

哪些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那些是传统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进入肯定是造成了旧有市场格局的变化,无论产品商还是集成商,亦或者是咨询服务提供商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竞争压力,丢失份额。

但新事物也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因此积极的合作沟通过程中,市场的发展,项目数量的叠加累计实施过程中,双方之间业务的分工,合作边界将会逐渐清晰,特别是原有“竞争关系”的两者之间的边界。

8、 BAD拓展智能交通着力点更丰富

互联网数据的优势是低成本,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对宏观的、趋势性的区域、路段交通出行状态进行实时的评估。

2017年,BAD三家巨头主要围绕在交通路况、交通信号、交通诱导、潮汐车道、酒驾分布等应用场景展开智能交通工作。

但三家巨头及其投资的其他交通出行公司的数据潜力不局限于此,精细化的交通管理场景应用可能会出现。

9、 交通信号领域中传统业界的反击

互联网+信号从2017年初的济南经十路开始,经过一年多地的示范建设,不但给互联网企业熟悉了智能交通管理的环境和需求,提供了数据和技术应用的舞台,给传统业界的技术人员也提供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数据和机会。

互联网+信号离不开互联网的浮动车数据,线圈、地磁、卡口、视频的传统交通采集方式所获得数据同样不可或缺。

在一个数据共享的局面下,互联网技术人员和以公安交警用户为主导的业界技术人员都可以使用这些数据,通过自己的实战经验和技术能力对路口信号进行优化配时,建立新的技术应用模型。

在实现这个一致目标的过程中,双方实际上是存在技术的“竞争”,时间的竞争,从而影响了市场走势。

互联网公司在交通信号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可能被减弱,至少不再像2017年一样,传统业界技术人员被挤到角落处,发不出声音。

10、 互联网+信号技术模型走向成熟

信号控制系统发现问题,线圈、地磁、卡口融合互联网数据,再加上交通专业技术人员经验,形成配时方案,互联网数据做路口路段优化评价。这样一个大体上的方案需要细化和示范项目的落地,就可以为这一“轰轰烈烈”的互联网+信号技术寻找到适用的技术模型,成熟的方案。

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交通管理领域,除了有更多的数据、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使交通信号优化效果更好之外,利用视频分析等数据发现路口信控的问题,评估、反馈优化的效果是互联网企业在这一应用方向的核心作用。这一结论将会得到更普遍的认识。

经过一年的不断试错和沉淀,2018年,互联网+信号技术应该远离争议,开花结果。皇帝的新装迟早也还是要出来见人。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