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迎来盛世危机,变局之年如何破解?
芯片IC的价格如雨后春笋都纷纷涨了起来,存储、硅片、MLCC、分立器件、MCU、贸易商都按捺不住,集成电路正全方位上涨。但是涨价潮的背后,似乎有一双巨手正推动着一场“清场行动”。
开春上班,继MLCC大厂村田发出重磅通知后,宣布了部分MLCC产品减产为2017年的50%并且涨价,产能订单从2018年3月2日生效。这一下让下游客户措手不及,对晶片电阻备料愈加恐慌,一时间各大晶片电阻厂订单涌入。
下游客户的担心成真了,今年被动件又是不安分的一年。就在村田3月2日发布涨价和产能缩减,随后旺诠与天二科技也发出涨价通知,原因是原材料成本攀升。
虽说已经习惯了IC厂、贸易商涨价的状态,但是开春就涨价的情况却不多见,一般刚过春节是传统的淡季,涨价不合乎情理。
产业链各环节为何都希望涨价?
回过头来仔细思考,2018年从1月开始就涨价,基本可以预测接下来的涨价无关需求,决定涨价的将不再是需求端而是供给端。
1、IC涨价只是短期策略,掌握终端才是半导体厂未来的核心需求!
始于前年存储器引发的缺货涨价,传导到半导体各个环节硅片、晶圆代工、封测、贸易环节。行业产业链已经进入变革新周期,未来IC原厂真正需要的不是代理商,而是终端需求客户,掌握终端客户,才能真正掌握市场,也就才能更加精准配置产能,使得行业发展更加符合整个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制造将从按订单生产走向按需生产,先配置需求再配置生产要素,作为制造业芯片IC行业也要适应新的未来动态。如果原厂不能主动掌握市场动态,还是传统的依靠代理商、贸易商来被动反馈将难以精准把握。
2、IC涨价是利润的追求,更是收割终端客户的利器,可以说是目的也是手段!
原厂“坚壁清野”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收割终端客户。原本贸易友好合作的上下游关系变得对立,矛盾开始升级,究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产业链中利益分配的平衡被打破,原厂需要更多的利益、代理商希望保住原有的利润。IC原厂向终端的快速渗透和布局,既是为了维持利润的稳定也是为了能够长久发展,积蓄能量与未来的中国集成电路的崛起进行博弈。
3、对外大涨,对内不涨或微涨,进行强力终端客户的围剿!
随着三星、ARM、博通、高通、台积电等源头产业布局的完善,新建、收购、参股,加速布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长期深耕半导体产业,将对刚刚崛起的国资半导体厂造成直接的威胁。面对一轮轮涨价他们有内在需求也有外在动力。三星三年赚了十年的钱,用十年时间耗死你,这也是他们对中国半导体的一场围剿。未战,已败。

提交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