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吴江数据中心成为全球首个获LEED v4 ID+C金级认证机房
全球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台达,于3月28日宣布位于台达吴江研发制造中心的自有数据中心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 LEED v4 ID+C(室内设计与施工)金级认证,成为全球首座获此殊荣的绿色数据中心。台达吴江数据中心通过采用台达自有产品及节能方案,自2015年投入使用至2018年的3年内,全年平均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值达到1.29的黄金级,在选址与交通、能源与大气、用水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获得LEED高分肯定。此次认证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台达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机房绿色节能领域的设计规划能力也受到权威认可。
台达集团-中达电通董事总经理游文人先生出席颁奖仪式,并表示:“很荣幸台达吴江数据中心可以成为全球首座LEED ID+C金级认证机房,这体现了台达致力于打造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实力与决心。台达自2006年起即承诺所有新建厂办都以绿色建筑工法打造,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台达位于全球的四大数据中心全部采用台达自有产品和节能方案,并坚持黄金级目标,也希望通过这些经验和技术帮助用户获得绿色数据中心绩效。”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杜日生先生在颁奖典礼上表示:“祝贺台达获得全球首座LEED ID+C金级认证机房殊荣。这一里程碑对于中国绿色数据中心的推广意义非凡。我们很高兴看到台达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以及对于提升行业整体建设标准的决心,非常期待在未来,台达能继续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理念与价值推向更多用户。”
成为全球首座LEED ID+C金级认证的台达吴江数据中心,是台达中国区最重要的企业级数据应用机房。为保护ERP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办公流程系统及其他各种应用程序等重要系统及 IT 应用,除绿色节能外,可靠度和稳定性亦是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台达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如:高效率电源系统、模块化机柜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等,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可靠。更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因地制宜的机房制冷系统等方式,实现绿色节能。如,在吴江研发制造中心的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给数据中心4%的用电量,一年约2万度的再生电力。这种对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也使得台达吴江数据中心在LEED的严苛审核认证中依然能获得高分肯定。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 所颁发的LEED认证被誉为全球顶级环保认证,获得该认证标志着建筑空间及建造过程全部达到绿色及可持续要求的最高水准,是开展节能、节水、节材以及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LEED ID+C(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室内设计和施工)评估体系除了宣传绿色建筑各种潜在好处,更重要的是告诉业内:LEED绿色建筑更加物有所值,更能获得相对于其他产品更高的投资回报。与USGBC理念相一致的是,台达也希望通过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向社会传递台达“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以及推动减少对气候环境影响,为全球节能减排的决心。
关于台达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并在多项产品领域居世界级重要地位。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议题,台达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深耕三大业务范畴,包含“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同时,台达积极发展品牌,持续提供高效率且可靠的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台达运营网点遍布全球,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泰国、日本、新加坡、墨西哥、印度、巴西以及欧洲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近年来,台达陆续荣获多项国际荣耀与肯定。自2011年起,连续七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之“世界指数(DJSI World Index)”, 2016年与2017年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年度评比,台达获得气候变迁“领导等级”评级。
关于台达的详细资料,请参见:www.delta-china.com.cn
新闻联络人
顾慧玲
Tel: 021-58635678 ext: 5520
Mobile: 137-0193-4838
Huiling.Gu @deltaww.com
刘靓
Tel: 021-58635678 ext: 5527
Mobile: 186-1682-2036
liang.liu@deltaww.com
提交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