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领域传感器应用的现在和未来
据工控小编了解,我国航空传感器市场主要分为航空专用传感器及通用传感器市场。2017年我国航空专用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4.1亿元,通用传感器市场规模49.6亿元,总计近100亿人民币。而目前,我国航空传感器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11月13日下午,作为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郑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于智能传感技术,构建航空工业智造蓝图”为主题的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论坛现场,来自中国工控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东远润兴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多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邓宇 工控网(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市工信委副主任谷振风致欢迎词
刘雪棚
中国工控网 航空航天领域 高级项目经理
——传感器在航空生产制造领域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商飞《2015-2034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数据,我国民用飞机市场需求量预测达6218架,需求总额达8047美元。从全球来看,全球航空制造资源向少数企业集中(干线飞机包括波音、中国商飞等企业;支线飞机包括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等企业),并逐步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局面。从细分领域来看,飞机上所用到的传感器种类多样,覆盖物理量和化学量传感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集成化、智能化和微型化。
Azhar ali Haidry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巴基斯坦外籍副教授
——二氧化钛气敏及其高温应用
气体传感器大致分为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催化气体传感器、光学气体传感器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四类。其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生物医药行业、空气质量/环境监测、燃料电池应用等。Azhar ali Haidry在与现场听众热情互动,并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以及取得的成果。最后,Azhar ali Haidry还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石墨烯基材料和其他新材料在气体传感方面应用的未来等话题作了展望。
郭露露
北京东远润兴科技有限公司 CEO
——国产高性能实时处理
在军用航空航天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郭露露对国产航空航天系统传感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在座嘉宾进行了沟通,他表示:“这一议题可从贸易战、技术封锁、军工对于自主可控以及100%国产化的需要、高端集成电路领域国产化需增强等方面论述。”而国产芯片自主的标志有“两个不受制于人”和“六个可控”。
雷鹏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任
——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航天云制造应用
“产品不断变化的本质,打破了原有的价值链,迫使公司重新思考并重新配备他们内部几乎所有的东西”。产品形态和企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变化是由技术驱使的时代所助推的。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促使航天云网确立自己的选择:搭建工业领域公共云平台。从打造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起步,先把分散在全国各个角落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与业务流程优化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配合中国制造业的群体转型,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变革的需求,从云端企业“省钱、赚钱、生钱”三个层次逐步递进,形成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
据悉,本论坛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圆满举办,由北京中广智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工控网(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将持续召开至本月14日,共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加,与会嘉宾们就传感器技术研发、产业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发布“郑州共识”。
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省发改委、省科技厅、郑州市政府等单位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承办,旨在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等环节的合作,塑造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郑州”符号。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联合省政府在大会上共同发起了“郑州共识”。“郑州共识”决定,从2018年开始,连续3年在郑州市召开国际性的传感器大会。大会将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构建全球化的交流平台,推动传感器产、学、研、用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融合,促进世界尤其是中国传感器技术及产业的创新发展。
提交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