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赋能智能工厂 | 蓝普锋深入探索构筑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石

赋能智能工厂 | 蓝普锋深入探索构筑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石

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迭代创新让传统生产制造更接近工业互联和实现数字化转型,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将不再局限于常规路径的行业内实现技术进步。在拥抱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的美好进程中,工业互联网庞大而广泛的美好蓝图给所有参与者提出了目标和挑战!


5月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中心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复杂系统专委会联合主办,由中广智联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公司承办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关键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在京召开。北京蓝普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昌荣博士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做“工业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


作为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可编程控制器”一条龙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单位,蓝普锋科技在工业互联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和积累。从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解读分享,到定义自动化厂商的价值实现和面临挑战,以及如何从自身维度赋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徐昌荣博士与关注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150余专业人士共同交流,探讨蓝普锋针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与实践。会议现场,蓝普锋展示了基于工业互联互通的RPC系列PLC产品,以及行业专用控制器解决方案。



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两大特点:一脉相承的产业发展策略和涵盖范围更广泛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策略


一脉相承的产业发展策略

当前,各行业都在调整结构,传统制造业企业正在加快互联互通、推进数字化转型。徐昌荣博士首先就工业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由来及现状进行了诠释。他指出:“两化融合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策略的起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决策引导到产业发展来看,整个策略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从“两化融合”到“四化同步发展,两化深度融合”,以及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再到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策略成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后劲十足”的良好保证。


人无我有,涵盖范围更广泛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策略

徐昌荣博士认为:“中国定义工业互联网的政策范围更为宽泛,容量更大”。

针对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各国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分别提出“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发展策略,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思路基本一致。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各行业具备持续发展的制造业大国,制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策略更为完整,涵盖范围更广。明确了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


徐昌荣博士指出,最初规划的“互联网+“三大发展场景中,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发展的很好;互联网金融也发展的很好;但工业互联网相对滞后,这跟工业产业的应用特点是相关联的。相对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取得的成就来看,工业互联网相对滞后发展具有其自身行业特点、发展周期等属性,其基础投入周期长、各行业需求差异大、用户认可过程长等特点。而随着基础投入和时间推移,工业互联网也将迈向新的高度完成产业升级,真正做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工业互联网已发展到泛在互联阶段

针对当前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互联网来说,徐昌荣博士抛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发展到泛在互联阶段“。


“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当前对工业互联网的定义范围是比较“全”的概念,而在十多年以前的工业自动化网络也是一个工业互联网,例如电厂、化工厂、石化厂等生产场景和各相关工业互联网的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包括信号采集、控制运算、通讯、数据处理等。原来的通讯手段、方式没有现在这样的功能强大、便捷,没有这么广泛,信息采集更为原始,也没能形成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工业自动化实现了狭义的工业互联,可以理解为是“窄”的工业互联网概念。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通讯、电子技术的发展(根源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信号采集处理能力的大幅增强,无论是现场信号还是通讯信号,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深了工业互联网的内涵。


“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工业互联是泛在互联,即所有设备都被连接、互通,无论是有线、无线还是现场设备信号。当把所有的设备连接和数据“跑通”之后,系统平台成为了核心,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展很多工作”。徐昌荣博士如是说。




现场信号处理层和边缘计算是基石

从2017年开始,工业互联网的主流声音强调了“网络、平台、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大核心。对此,徐昌荣博士引申:“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和从事工业自动化的实践来看,除了这三个关键环节之外,还应关注现场信号处理层。工业互联网把工业体系中的自动化、智能化都涵盖并融入在工业互联网的范围,我认为底层的现场信号处理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特别指出,“只有基于对现场数据采集的完善收集和实时控制,才能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指导生产运营,优化我们的产品设计,企业经营和效益才有可能达到质的转变“。


到底什么是边缘计算,自动化控制中的DCS、PLC是边缘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家认为,在边缘技术中,云端是核心,除此之外都算作为边缘端。徐昌荣博士认为,对边缘计算(技术)概念不一定要从字面理解,可以认为是现场设备及信号处理技术。边缘计算不仅包括原来传统意义的信号处理,如数字量采集、模拟量采集和控制等,再加入人工智能的算法将机器视觉与现场设备连接起来,同时实现设备端的控制计算。当前现场设备信号处理功能加强,边缘计算实现设备端数据预处理之后,对网络的数据传输,包括对远端的的数据处理、深度挖掘会更有帮助。


徐昌荣博士认为:”通信、边缘计算技术拓宽了工业互联网的外延“。以前,工业自动化实现了狭义的工业互联,当前通讯手段多了,现场处理能力更强了,拓宽了工业互联网的外延。正因为有了云计算,我们可以把相关的数据,以前是处理几台至几百十台设备,现在可以通过云计算把上万台设备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度分析,通过云计算实现数据挖掘。同时,借助云(端)边(缘)(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可以在云端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人工智能,也可以在边缘端做人工智能。


”由此可见,边缘计算的基础核心就是底层的现场信号处理层,自动化厂商通过各种不同的设备,完成I/O采集得到设备的原生“信息”,完成数据采集和控制运算共同构成了工业互联网的基石“。徐昌荣博士认为,作为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应该做好自身工作,以工业互联互通为基础,根据用户需求改进设备性能和指标,提供更为有利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自动化产品和方案。 PLC作为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的重要设备之一,蓝普锋作为国内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生产制造商,以更高格局来看待自动化设备厂商在工业互联网的位置和角色。




在本次会议展区,蓝普锋带来了性能突出的RPC2000系列PLC产品,基于可编程控制技术的通讯转换器、分布式IO、集成多种通讯方式的行业专用控制器,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感受蓝普锋的产品技术特点和解决方案。RPC系列PLC产品凭借强大的模拟量处理能力,在供热、供水、供气、节能锅炉等领域占据了十分显著的市场地位。


蓝普锋专注PLC研发及产业化,可编程控制器是蓝普锋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研发PLC近20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经验和行业经验。蓝普锋将更进一步结合泛在互联的发展趋势,打造工业用户所需的边缘计算和现场信号处理层的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
王妍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蓝普锋PLC获评“最具竞争力创新产品”

蓝普锋、翰力华联合拜访中国市政华北院

蓝普锋改造洁净通风系统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保障

蓝普锋 RPC3000大型PLC RPC3105 -标准型CPU模块

蓝普锋 RUNPOWER 公司样本 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