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柯马和 TECNOMATIC 联手打造领先的电驱装配技术

柯马和 TECNOMATIC 联手打造领先的电驱装配技术

2020/7/27 9:54:14

087956b010c8fca1a5a8e040a0a6d81_副本.jpg


柯马的业务涵盖从设计、验证,制造、到售后服务的整个生产生命周期,这项合作将为柯马的业务提供有力补充 


格鲁利亚斯科(意大利都灵),2020 年 7 月 23 日 — 柯马,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先进系统和产品的全球领导者,近日与 Tecnomatic 签署多年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为专业研发先进发夹线定子技术的意大利自动化供应商。Tecnomatic 的专业技术和已获专利的发夹定子技术可支持从产品原型联合设计与开发,到定子槽绝缘的处理,以及定子发夹线的成型、扭斜和焊接。这些技术集成到柯马全面的电气化产品组合后,可以组成包含转子、定子、逆变器、变速箱装配和测试的完整产品线。双方的合作关系将柯马对开发尖端解决方案的承诺得到了落实,该方案旨在帮助客户在生产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售后支持)内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两家公司的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了双倍价值:一站式提供完全集成的电机和变速箱装配解决方案,以及带来专为满足当前和未来生产需求而设计的工程方法。双方联合开发的系统具有模块化、可扩展、成本效益高,以及数字化的特点。


“这项合作是长期战略愿景的一部分,既强调了我们在电气化领域引领创新的承诺,又立足于双方共同的目标和互补的能力。”柯马电气化事业部全球业务拓展负责人 Ennio Chiatante 解释道。负责该项目技术开发的电气化技术人员Gian Carlo Tronzano 补充:“将柯马成熟的专业技术与 Tecnomatic 获得专利且符合最佳实践的发夹定子技术相结合后,我们更有能力为市场提供强大的完整电机和变速箱装配工艺交钥匙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这是一项真正‘三方共赢’的协议,不仅结合了双方的专业特长,还能为我们现有和潜在的客户需求提供强大支持。Tecnomatic 在发夹定子领域拥有 20 多年的技术积累,相信我们的产品能与柯马的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完美结合,从而使我们能够在汽车及更多领域中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强力支持。”Tecnomatic 业务开发经理 Paolo Datore 强调。


关于柯马

柯马是菲亚特克莱斯勒(FCA)集团的成员,是提供先进工业自动化产品和系统的全球领导者。它的综合产品组合包括用于电动、混合动力和传统动力汽车制造的技术和系统、工业机器人、协作和可穿戴机器人、自主物流、专业加工中心以及能够传输、设计和分析机器和工艺数据的互联数字化服务和产品。凭借超过45年的经验和在主要工业国家的强大地位,柯马正在帮助几乎任何行业的各种规模的制造商体验更高的质量、更高的生产率、更快的上市时间和更低的总体成本。柯马还提供项目管理和咨询服务,以及各种工业部门的维护和培训。 


公司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柯马在全球范围内有7个创新中心,5个数字化中心, 8 个生产工厂, 分布在14个国家,超过9,000名员工。全球经销商和合作伙伴网络使公司能够快速响应世界各地各种规模客户的需求。作为开放自动化方法的一部分,柯马还致力于通过形成个人和团体来增强效能,从而改善人机协作。这包括柯马学校的实践培训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应对工业4.0 挑战和机遇所需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


Giuseppe Costabile, –品牌&传播经理-总部


Tel. +39 338 71 30 885

giuseppe.costabile@comau.com


关于 Tecnomatic

Tecnomatic 生产电机、交流发电机和成套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系统。该公司在此领域拥有超过 47 年的经验,涉及一般规格生产到设计定稿和性能评估。公司内部设有由专职技术人员组成的部门,专门负责为完整的绕组工艺以及定子和成品电机测试制造原型机、原型设备和测试设备,并负责优化生产系统的最终产品。公司总部所在的阿布鲁佐地区坐落着四个国家公园,是欧洲最环保的地区之一。总部拥有 140 名员工,设有发夹定子专利概念设计和生产工艺的专职研发部门。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


Paolo Datore,业务开发和营销经理


电话:+39 335 424961

p.datore@tecnomatic.it


审核编辑(
王妍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