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芯片市场国内厂商分一杯羹是不是天方夜谭?

芯片市场国内厂商分一杯羹是不是天方夜谭?

2021/10/14 9:48:35

在历史上的今天,2001年,我国第一款计算机芯片“龙芯”问世。

龙芯作为我国自主派芯片的BOSS之一,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坚持走自主创新与生态建设之路,基于MIPS架构,处理器核心的微结构和物理设计全部自主研发。抛开性能等因素能不说,龙芯芯片的自主可控程度相当之高。

今年六月,华为鸿蒙也正式接入国产龙芯架构。

芯片和系统一直都是国内最为重视的两项核心技术,若发展顺利,这意味着我国将来在系统和芯片方面不会再出现卡脖子的局面。


市场“缺芯”,虽有缓解但仍严重

目前,国内仍将长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国产芯片应用已在全国逐步铺开。同时,工业控制领域的嵌入式芯片需求广阔,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转型,智能化改造是重要方向,,芯片作为智能化的核心部件,将广泛应用于工控系统当中。

芯片被称为“工业粮食”,是各种工业设备的核心部分,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但目前各大市场都面临“缺芯”问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9月,芯片供应略有缓解,但仍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自去年开始,已有多家半导体公司再次宣布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而且继汽车行业后,手机、PC、家电和游戏机等行业,甚至近期有品牌PLC产品也在涨价,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用到芯片的电子产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缺货影响。

目前我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木桶效应明显,且在制造、装备、材料等产业核心领域依旧与美国等世界领先国家相差甚远,使得国内无法形成完整有效的本土化产业链,而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过于繁多,补足这些短板需要有长足的动力以及耐心。


向自主可控的目标而努力

半导体芯片行业补短板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近十年通过专利购买、技术合作、企业收购等方式,逐渐将设计和封测领域的差距不断缩小。

这终究“治标不治本”,能真正针对问题痛点而解决的方式唯有芯片国产化,让芯片在我国完全自主可控才是良策。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工业芯片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分散,还未形成“合力”,综合竞争力弱于国外大厂,且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值得一提的,在某几个应用领域和产品线,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实现了国产替代。

近年来,芯片国产化也得到了相应重视。在国际环境压力下,国家大力推进芯片自主化进程,陆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和优惠、科创板上市补贴资金等,为加速芯片国产化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制造的推进,芯片也有望迎来一波国产替代潮。

目前国内出现了以海光、兆芯为首的市场派,以龙芯、申威为首的自主派和以飞腾、鲲鹏为首生态派。

当然,三条路线各有优劣,无论如何,国内厂商目标都指向:为了实现国产芯片的完全自主可控。


潜力巨大,或能赶超

面对市场长期“缺芯”的局面,国内芯片绝大多数都是进口或者采购国外企业在华产品。国对进口通用处理器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软肋。近些年,受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影响,部分企业的芯片供应也成为问题。

全球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武器化趋势明显。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博弈具有长期性,美国的科技制裁导致国际供应链断裂和信息安全风险加剧,倒逼国内芯片加快自主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国产芯片在党政军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民用化的进程,潜力巨大,未来国产芯片在传统领域存在追赶机会。

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对国产芯片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高,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日趋完善,为产业后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芯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在快速逼近国际先进水平。首先,国内关于芯片的知识储备趋于完善。以龙芯中科为代表的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在芯片指令系统架构和微结构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次,国内技术人才的积累也在日趋丰富。随着国内芯片设计市场的不断扩大,在行业内已经沉淀一批技术人才,龙头设计企业都具备了稳定的核心设计团队。最后芯片进入后摩尔定律时期升级速度趋缓,国产芯片性能与国际主流水平逐步缩小,存在赶超的可能。


芯片的好坏并不能够以传统的“销量如何”来进行评判,面对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人们应该予以包容的态度。

芯片不突破,信息化产业发展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国产芯片固然存在缺陷,但同时政府与国内厂商正在投入时间、精力去研发生产,试图打破国外芯片垄断市场的局面。

龙芯年出货量达到50万颗,净利润达上亿元,合作伙伴已经增至近千家,下游基于龙芯的开发人员达到数万人,使用龙芯的笔记本、一体机、服务器、云终端、网络安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品已经运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

由此可见,在目前芯片市场上试图分一杯羹属实困难,但并不是天方夜谭。

受益于“国产替代”大势中巨大的内需增长与政策支持,芯片国产替代弯道超车的空间较大,但或许只有当国产芯片全面打入消费级市场之时,才是其真正崛起之时。


审核编辑(
黄莉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