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2022全新特色专区“微组装科技园”

2022全新特色专区“微组装科技园”

——— 助力电子封装及微组装产业升级
2022/1/7 15:03:37

2022年3月23-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6馆)即将拉开帷幕的2022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productronica China),不仅仅满足于展示单一设备产品,而是为行业打造从材料、设备到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横跨产业上下游的专业展示平台,现场将吸引近800家电子制造行业的创新企业加入,展会规模将达70,000平方米。先进封装技术、汽车电子制造及装配、智能仓储物流方案、模组制造及封装、智能检测、数字化转型等等这些话题都将成为2022年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的亮点,专业观众可以一站式、完整、高效地掌握智能制造与电子创新全产业链上的全球前沿技术与产品。


image.png


展会首发新主题专区——微组装科技园

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现场将携手微电子封装及组装设备厂商、集成商及方案商敏锐把握行业发展的脉络,加速提升设备的精度和生产的良率,隆重推出“微组装科技园”,聚焦MicroLED/MiniLED显示芯片、手机微型元器件、MEMS器件、射频器件、微波器件和混合电路等应用领域的全线设备及解决方案专区。


image.png


同期将配套5G、AIoT新时代,驱动SiP封装及微组装技术发展主论坛,2022电子智能制造与前沿技术高峰论坛、SiP封装及微组装产业创新升级与产业融合高峰论坛、精密点胶工艺与胶粘剂创新应用大会分论坛,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封装/组装技术的融合,SiP封装的风靡和逐步普及,SMT行业掀起新一轮变革

现代电子产品朝着短、小、轻、薄和高可靠、高速度、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移动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航天、医疗等领域对产品体积、重量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了适应这—发展趋势,在表面组装技术(SMT)的基础上,组装技术正在向模块化、微小型化和三维立体组装技术方向发展,使电子整机在有限空间内组装功能更多、性能更优,集成化程度更高的电子信息系统。由此可见,组装技术向精细化高级阶段发展,必然是向封装技术的扩展。同时,无论是MCM、SiP,还是3D IC,其技术范畴已经超出传统封装技术,开始向组装技术渗透与延续。


现在有些产品的制造既可以先封装后组装,也可以直接组装。这种技术的集成浓缩和交汇将是未来微小型化、多功能化产品制造的发展趋势。

 

image.png


“微组装科技园”顺势而为,应运而生

① 核心设备汇聚一堂

丝网印刷机、贴片机、装片机、倒装焊机、自动点胶机、回流焊炉、超声、化学湿台、等离子清洗、键合机、塑封机、切割机、检测设备


② 展区特色

展馆核心区统一精美搭建

个性化定制产品宣传展示架

现场公共洽谈区免费使用

行业媒体及多平台深度宣传及报道

主办方官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邮件、短信等渠道全方面推广锁定精准买家

新品首发定制化宣传方案


③ 配套同期论坛

SiP封装及微组装产业创新升级与产业融合高峰论坛

系统级封装技术的现状及挑战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发展应用

器件级封装、电路模块级组装、微组件及微系统级组装


届时将邀请OSAT、IDM、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硅晶圆代工厂,消费电子、5G/通讯、AI、物联网、汽车电子等热门智能终端领域的EMS/OEM/ODM以及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们莅临分享。


④ 精准买家团商务配对

主办单位将精准邀约重要买家团(OSAT/EMS/IDM),为所有入驻科技园的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及技术交流平台。


参展联系

Sinsia Xing 邢贞婕

电话:021-2020 5553

邮箱:sinsia.xing@mm-sh.com


商务配对

Maeve Gu 顾丽君

电话:021-2020 5691

邮箱:maeve.gu@mm-sh.com


实名制认证+线上预约,安全观展

实名预登记通道现已开启,扫描下方二维码,轻松几步搞定预约高效观展!请您凭真实、有效个人身份证信息参与预登记,预约展会参观名额,所有进入展馆范围的人员须统一采用“随申码+测温+刷验身份证原件”的入场方式。前1000名完成预登记注册的观众,即可在productronica China 2022开展期间凭胸卡至礼品兑换处(具体地点另行通知)领取精美礼品一份。


image.png

审核编辑(
黄莉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