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数字化转型场景研究白皮书》连载:空间资源管理

《数字化转型场景研究白皮书》连载:空间资源管理

2022/2/3 9:31:16

畅享网研究咨询中心于2021年启动数字化转型研究,征集优秀场景。从用户单位、承建商等提供的场景中,我们筛选出数字化转型优秀场景,分布在经济、社会和政务等领域。按业务特点和数字化转型规律,畅享网将这些场景分为客户服务、人员治理、空间资源、设备物联、商品营销、数据应用、信息采集、协同审批、技术支撑等9个领域。

针对这9个领域及总体情况,畅享网在《数字化转型场景研究白皮书》中,从业务特点、转型思路、主要做法、技术手段等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力争发现普遍规律,提炼优秀范例,供业内学习参考。2022年,畅享网将跟踪2021年场景发展情况,收集新的优秀场景,进一步更新研究成果,欢迎业内同行批评指正,也欢迎贡献更多优秀场景。

本文是《数字化转型场景研究白皮书》连载的第一篇:空间资源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上海建工、上海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单位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数字化推动着社会、人、企业、生产要素和国家政策等多因素全面融合,给城市、单位和建筑等管理带来挑战和机遇。空间资源管理利用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支撑和重塑管理模式,开展数字化转型。

业务特点

房地、土壤、水体等空间资源,是承载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空间资源承受的压力加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提高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水平,为国土整治、资源利用规划、城市安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空间资源管理具有非常强的政策性。国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作为空间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空间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管理模式和流程的数字化,而且依赖国家地理信息,通过大量的持续测绘工作完善数据采集,进行房地、空间、设备等数据校准,这是空间资源数字化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空间资源管理通常具有跨地域、跨部门和跨层级等特点,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以国有房地资产管理为例,通常国有房地资产分布范围较广,较为分散,管理层级较多,在管理过程中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监管和安全等多部门,需要开展全过程、多层级管理。空间资源上所承载的社会活动信息,与空间资源信息等叠加后,大大提升信息丰富度和用户体验度。

转型思路

畅享网对2021年度所采集的空间管理数字化转型场景进行分析,归纳出三个转变:

1、从“工具思维”向“数字理念”转变。传统空间管理从现有体系、制度和流程出发建设信息系统,把信息管理系统当作简单工具,根据预先设定要求采集和利用所需数据。而数字化管理转型则聚焦于管理模式和平台运营,将数据视为核心生产要素。这是思维方式的转型,甚至是管理理念的颠覆。

2、从“提升效率”向“提升价值”转变。不仅仅是流程驱动,解决传统管理的效率不足,而是数据驱动,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广泛采集各类资产信息,利用算法不断挖掘空间资源价值。

3、从“经验判断”向“智慧决策”转变。空间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帮助管理者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从已有管理经验中走出来,从经验判断向让数据说话转变。

主要做法

本次采集的空间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场景,采用了数字化转型典型举措,并在某些方面紧贴空间资源管理的业务特点:

1、用户为先。场景是特定的空间资源及时间内发生的行动,是某种关系构成的画面,具有普遍存在、高频发生、痛点明确等特点。数字化转型场景以用户为中心,以空间为舞台,在收集用户群体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用户模型,提取出不同用户的目标和需求,还原和细化使用场景,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2、数据资源。依据国家、部委、省市等对空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要求及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空间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场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数据标准、共享标准、流程规范和接口规范等。梳理和清洗已有的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开展数据采集,补充完善各类资源要素。

3、平台底座。充分利用新一代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建设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数字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统一采集、传输和汇聚。根据数据标准规范,建立数据模型,实现空间资源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建设敏态和稳态应用,加强移动化,提供智能服务。

4、持续迭代。空间资源管理业务需求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业务的开展,将不断出现新的业务需求,原有的业务需求也会发生改变。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数据资产,不断迭代应用,满足用户需求,不断的改进、调整和优化场景体验。

畅享网分析,空间资源管理数字化聚焦三个层面的价值:

1、管理精细化。全面且及时地汇聚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为空间管理提供一体化数字底座,帮助业务人员方便地使用空间资源,支撑日常业务,加速问题定位,促进跨部门资源共享和流转,实现空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2、服务精准化。基于空间管理一体化平台,将人类活动场景集成空间资源,提供指标定义、模型设计、图层构建、流程设计等功能,根据场景精准推送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决策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时监测风险,辅助研判问题,根据业务情况灵活设定绩效指标,开展数据智能分析,形成决策报表,为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手段

对本次征集的空间资源管理数字化场景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发现,空间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主要运用技术有:

1、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相关信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畅享网本年度所采集的空间资源管理场景中,物联网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大量节约污染监控、风险监测等人力,实现数据实时准确。

2、数字孪生。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数据、历史运行信息等,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如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空间资源服务枢纽场景、奥体安保场景主要运用了CIM和BIM技术,均属于数字孪生技术范畴。

3、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理解图片、视频、音频、文件、语义,实现对应用场景的洞察,形成场景洞察力和业务赋能。如蓝藻治理场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定位蓝藻位置、获取蓝藻浓度和覆盖范围,第一时间推送给市政服务部门,协助发现并定位蓝藻位置,开展处置工作。

4、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包括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能力等技术手段,辅助空间管理运营决策。上海大学智慧共享空间场景通过整合房屋、设备、科研、预算等全校大数据,按照人均面积、房屋使用频率、人均科研绩效等多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为全校提升房屋使用效率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5、数字底座。基于云计算平台,采用精简集成的技术支撑平台,打通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同终端设备间、不同组织层级条块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端口或数据对接,利用集成快速开发、数据建模、微应用运维、移动化支撑等能力,实现业务可组合,支撑场景的快速落地和升级迭代,提高用户满意度。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场景1: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空间资源服务枢纽

➣ 场景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入开展园区“十四五”规划、2035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启动空间资源智慧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园区业务共商、空间共治提供智慧化服务支撑,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转型和升级。

➣ 主要手段

1、搭建城市空间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城市公共信息模型”为设计指引,在原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进行系统迁移、功能升级和性能提升,包括空间资源元数据模型管理、空间资源数据汇聚管理、空间资源成果标签化管理、空间资源服务化管理、空间资源服务监控及预警分析、空间资源全链路信息关联管理等内容。

2、建设空间资源库。围绕空间资源数据对接整合、汇聚书证及附件库、空间载体资源建设、空间资源数据治理及建库、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专题库建设、空间资源血缘模型库建设、空间资源生产管理系统等专题方向完善空间资源库的建设,打通数据对接链路。

3、建设空间资源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优化空间资源全要素检索定位、空间资源在线分析可视化、应用注册与用户权限管理、项目会商等内容,解决缺乏空间资源多重标识梳理工具、资源标识和检索效率不高、对标准和主流的空间数据格式和服务协议支持弱等问题。

4、形成规范和机制。梳理已有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形成一套符合园区地方标准规范的、具有园区特色的规范和机制,丰富完善空间资源共建、共享、共商、共治机制。

➣ 场景成效

城市空间资源服务枢纽以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为基础,建立了产业升级和项目落地过程中多部门审批服务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形成了高效的审批和服务链,赋能了地籍管理、自然资源确权、经济大脑等各业务场景智慧化应用,推动了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转型和升级。目前,城市空间资源服务枢纽已服务应用于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等30多个部委办局,汇聚了园区公共资源库数据治理共计1088个空间资源。

场景2:上海大学智慧共享空间

➣ 场景背景

上海大学有房屋500多栋,共有房间2万多间,建筑面积近140万平方米,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房屋资产数字化建设,要求围绕“提升房产使用效率、降本增效”的目标,加强资源使用情况采集、分析和利用,加强资源绩效评估,通过有偿用房、有偿用能、共享空间、共享家具等手段,持续优化资源资源配置和共享,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共享标准化空间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硬件与上海大学现有的智慧系统的融合集成对接,实现全新师生学习空间升级,以智能学习为核心,让学习空间的运营能远程管控,数据实时可视化,提高学习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 主要手段

1、智慧会议室及学生活动室共享空间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整合学校学生空间、研讨空间和会议室,支撑全闭环管理。

2、活动空间管理。实现对教室、会议室、活动空间的统一网上预约、审批、管理、分析等功能,并整合标准化硬件,实现全空间管理。

3、房产使用频率分析。利用物联网设备、无线感知、视频监控等设备,对办公室、会议室等空间的使用率进行分析,对使用异常进行分析和检测,对资源利用率高的空间进行优化和奖励,为动态调整用房提供依据。

4、房产综合评估决策建设。围绕校领导提出的“提升房产使用效率、降本增效”的目标,加强资源使用情况采集、分析和利用,加强资源绩效评估,对全校房产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决策报表。

➣ 场景成效

通过门禁、摄像头等技术,对预约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监控和管理,总建设数量为100间。通过整合物联网、房屋、设备、科研、预算等全校大数据,按照人均面积、房屋使用频率、人均科研绩效等多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为全校提升房屋使用效率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场景3:上海建工污染土异位修复过程追溯

➣ 场景背景

开展污染土修复施工作业时,结合建设方开挖需求,以及成本考虑,往往采用异位修复模式,把污染土按照有无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等进行分区分类开挖,再运到就近的土壤修复工厂进行集中修复处理。异位修复过程中,开挖和外运的工作量巨大,用传统方式对土壤修复过程的彻底地精细化管理难度很大,一旦在开挖、运输、堆放、处理等环节出错,造成土壤二次污染,将大幅增加项目成本。

➣ 主要手段

1、开发移动端小程序,应用在开挖、运输、堆放和处理环节,通过二维码扫码快速登记,并实现业务流程流转,逐一记录各类业务数据,打通污染场地和修复工厂的数据流转,进行集中管控,实现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2、通过使用GPS定位设备监控外运土壤的车辆,规划外运线路,当外运车辆没有按照规划线路运行以及超速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关联车辆、司机、土壤及线路信息,实现每个外运车次的数据可追溯。

3、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抓拍外运过程中车辆外观照片,智能识别跑冒滴漏现象,包括车辆清洁度,顶棚的覆盖紧密性等,后台存储识别结果照片,实现数据可追溯。

➣ 场景成效

本场景相关功能模块已集成至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智慧化管理平台,并成功应用在桃浦603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在施工周期7个月中,平台共存储的相关信息有:开挖外运土壤204935m³,外运2043车次,车辆线路警告5次,跑冒滴漏警告11次,涉及到修复工厂中重金属堆场4个,热脱附堆场4个,高级氧化堆场4个。

通过对土壤外运流程优化,节省了污染场地和修复工厂的台账记录人员岗位工作,实现业务全方位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控,实现数据可追溯。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土方车运输外包管理工作,把管理进一步细分到每辆车每次运输环节,管理范围和颗粒度得到双向提升。

场景4:苏州工业园区蓝藻治理

➣ 场景背景

蓝藻是苏州市城市水体治理的一大隐患,蓝藻泛滥危害鱼类生存环境,破坏城市景观,甚至威胁到居民饮水安全。为解决蓝藻治理发现难、处置慢等问题,园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创新落地“蓝藻治理”场景,使用无人机巡查及AI等技术,变经验驱动为数据驱动和智慧驱动,有效提高了蓝藻治理效率。

➣ 主要手段

利用无人机解决蓝藻发现难问题。无人机在巡飞中利用AI算法识别定位蓝藻位置、获取蓝藻浓度和覆盖范围,自动生成工单,第一时间推送给市政服务集团,协助发现并定位蓝藻位置。

通过信息系统数据流转破解治理慢难题。市政服务集团通过信息化系统查收工单并查看详细信息,精细配置打捞资源进行处置。同时抄报环保、水务部门,实现了多部门的联动处置。通过信息系统数据流转解决沟通不畅、流程不明、治理不快等问题。

➣ 场景成效

通过技术创新变人工发现为智能发现,减少人工巡查成本以及沟通成本;通过精准定位、范围确认,做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减少打捞成本;通过蓝藻的快速识别及治理,优化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目前,“蓝藻治理”场景已选取了金鸡湖和独墅湖两个点位的水域进行试点,累计打捞藻水3.6万吨、分离藻泥15.1吨,在同等处置人力的情况下,效率提升45%以上。

场景5:上海国资房地信息管理

➣ 场景背景

房地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房地资产收益是国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规范国有企业的房地资产管理是加强国资监管的重点内容。市属国有企业房地资产管理已开展多项专题工作,仍存在家底不清、租赁行为不规范、无证房地资产较多等问题。加强房地信息管理,是防风险、补短板、强监管的必然要求。

➣ 主要手段

基于市国资监管企业服务大厅,构建房地资产管理模块。

1、清家底:登记市属国有企业房地资产现状情况,以实际占用为基础,督促企业排摸房地资产家底,做到一个系统平台管理、一个数据平台统计,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衔接的信息监管系统。

2、知变动:建立房地资产日常变化跟踪机制,原则上在房地产权利人调整完成不动产登记后一个月内完成变动情况更新,及时掌握各企业房地资产占用、处置、产证办理、收益变化等情况,强化房地资产变动监管。

3、会分析:汇总分析市属国有企业房地资产数据,实现数据挖掘功能。如按各企业土地划拨、出让、空转等不同取得方式汇总分析,按行政区或内中外环等坐落汇总分析,按市政、办公、商业、出租等不同使用用途汇总分析,按房地资产的完证情况汇总分析等。

4、辅决策:通过汇总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提供量化数据,为企业房地资产出租管理、变动处置、督促完证等提供决策辅助。

➣ 场景成效

在国资监管机构层面:

1、摸清家底,补足短板。通过系统,初步摸清了家底,补足了监管短板。

2、数据提取,统一口径。通过系统,实现了房地数据快速提取,统一了数据口径。

3、数据挖掘,辅助决策。通过系统大数据挖掘,为战略发展布局提供决策辅助。

在企业层面,借助填报过程,帮助企业摸清家底,实现房地管理信息化,得到企业积极评价。

场景6:苏州工业园区奥体中心安全保障

➣ 场景背景

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紧跟苏州市公安局“六星科技•纵横警务”总体框架,加快推进园区智慧警务建设提升工作,运用先进技术,以奥体中心为试点打造新疫情时代数字孪生安保体系,对赛事活动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活动现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 主要手段

以硬件基础设施为支撑,整合各警务数据资源,在实景三维地图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融合展示警卫安保预案、动态警情预警信息等,还原大型活动安保管控现场,提升事前部署、事中指挥和事后总结能力。“奥体安保”场景利用四大手段,有效提升科学决策、应急处突水平,提升大型活动态势多维全面监测能力和安保实战效能。

1、大型活动安保预案管理。针对大型活动保障具有时效性、多样性等特点,对大型活动的安保根据举办活动场景预案进行自定义配置,合理管理安保单位、安保单位负责人、停车场信息、场地信息、活动信息、场地安保区域和活动启动,从而保证每次活动内容的唯一性。

2、全息资源一图总览。利用三维实景数据资源,建立地上地下三维精细化模型,为大型活动安保提供真实场景应用;利用交通运行信息监测,实时掌控大型活动场馆周边的路况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利用安保警力到岗监测,通过移动端及视频点名技术进行警力、警车到岗情况及时上报;利用安保力量图上展示,实现交警、派出所民警、巡特警、轨交等其他联动力量位置信息展示,并能够对安保区域内警员数量监测、警车数量监测。

3、实时态势一屏感知。对停车态势、人流量态势、重点人员和车辆、重点事件、馆内人员异常行为视频取证、室内语义场景定位等实时态势进行全量监测及预警。

4、多方联动一键调度。根据安保工作要求,通过通讯设备,就近调度警力,实现多方联动响应,突发事态的全面感知、综合研判,为警力指挥部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大幅提升公安安保实战能力。

➣ 场景成效

新疫情时代数字孪生安保体系借助三维地图引擎,将警务专题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深度整合,构建多部门安保立体化防控体系,实现预案上图、安保要素上图、警力上图、动态布控预警、安保任务一键下达、应急指挥以及移动警务联动等多个智能化应用,提升大型活动态势多维全面监测能力和安保实战效能,面对突发事件可及时发现并与轨交、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等平台形成联动响应。


审核编辑(
黄莉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