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迎接高频高速时代 敏博发表DDR5-4800工业级内存模块

迎接高频高速时代 敏博发表DDR5-4800工业级内存模块

——— 力助工控系统、车载交通、医疗服务、5G边缘运算与智能联网创新升级
2022/4/22 16:09:35

图片1.png

敏博DDR5-4800工业级内存模块


专注工业与企业级内存与闪存产品的敏博(MEMXPRO Inc.)推出DDR5工业级内存模块,频率速度达4800MHz,包含了288-pin UDIMM与262-pin SODIMM等主流规格,严选原厂优质芯片,坚守工控质量标准,提供16GB与32GB主流高容量模块,因应5G时代之边缘运算装置、工业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智能制造自动化、网通设备、车载交通、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下一代高频高速平台发展应用。


Omdia Research预估DDR5在2022年的市场占有率,将从2021年的1%成长到10%,2024年将达到43%,几乎占有所有计算机应用市场近一半的使用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Yole Developpement指出,DDR5将于2023年成为消费性市场主流,DRAM市场价值 1,200亿美元,NAND市场价值680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市场需求持续强劲持续到2026年,届时DRAM内存将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敏博观察,工控领域的相关应用于也将在DDR5技术的带领下,拥抱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智能升级的脚步。


DDR5升级关键在于容量、速度与系统稳定性的全面提升。容量方面,与前代DDR4单颗最大容量是16Gb相比, DDR5 的单颗容量可从8Gb到最大64Gb,单条DDR5模块的容量最高可达128GB,为前一代的4倍;速度方面,DDR5 最高6400MHz的带宽则是DDR4 3200Mz的两倍;稳定性方面,DDR5 DIMM默认电压也由DDR4的1.2V降到1.1V运作,可降低8%系统能耗与发热量,更加节能省电。DDR5并在内存模块上内置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直接配置电力,提高信号质量并抑制噪声,适用于低功耗需求与不易散热的工控装置平台。另外DDR5每颗IC自带ECC纠错功能(On-Die ECC),可自身修复DRAM芯片内的位错误,帮助提升运算系统的可靠度并降低错误产生的机率。


新世代DDR5的架构设计更大幅提升传输效能。首先,DDR5有32个Bank数据组,是DDR4两倍,使DDR5同时可开启更多页面,增加效能。并透过新增的Same Bank Refresh (REFsb)指令,同时存取其他Bank的数据,提升效能。第二,有支持额外配置ECC的DDR5将双通道作用于单模块,过去的DDR都是72位(64位数据+8位ECC),DDR5变成两组40位(32位数据+8位ECC),模块上左右各一独立通道,不但提高数据并行的存取效率,并缩短延迟,加强信号完整性。第三,DDR5突发存取长度(Burst Length)由DDR4的BL8翻倍到BL16,一条DDR5模块可同时满足两个64 Byte快取区块的需求,提供双倍的存取可用性。第四,DDR 5亦新增了决策反馈均衡(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DFE),实现更高的I/O速度和数据传输率。


敏博高效能DDR5 4800 UDIMM与SODIMM内存模块符合JEDEC标准,要求高稳定、高可靠度的工控车载与智能联网AIoT应用,经严谨测试流程确保兼容性,可依产品应用需求选择镀膜涂覆(Coating)与侧边填充(SideFill)等加值技术,提高内存模块应用的强固性与耐受性,容量包含16GB与32GB,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因应严苛环境需求的宽温内存模块也即将导入,满足客户对下一代新产品的开发需求。


关于敏博

敏博(MEMXPRO)提供值得信赖的企业级与工业用内存与闪存装置解决方案,符合OEM客户在特殊环境与客制化的需求,产品应用于服务器与通讯、物联网、自动化制造、环控、国防航空、车载交通、医疗、电竞博弈及零售等产业。目前主要产品线以内存模块与固态硬盘为主轴,应用PCIe与SATA等高速存储接口,其存储容量从小至大皆有支持,敏博坚持提供客户卓越的「质量」与「服务」,矢志在工业存储领域中成为优秀的世界级领导品牌。如需更多信息,请造访公司网站memxpro.com,或寄电子邮件到info@memxpro.com。


###

所有商标均属于其个别所有者拥有。


审核编辑(
李娜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