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无人配送小车,距离失业更近一步?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品正在走入生活场景中。例如,越来越多的无人配送车驶入抗疫一线和社区,承担起物流配送的重任。尤其是2022年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无人配送车,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前不久上海不少骑手因封控原因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到配送不畅。此外,所有配送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最后100米。居民“足不出户”,配送上门的工作通常由物业和志愿者完成,包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搬运物资,非常辛苦。
此后,京东、美团、顺丰等物流公司迅速响应,通过向上海驰援无人配送车,借助于“无接触”形式,保障物资供应。相比传统的防疫物资配送方式,无人配送车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载重量上。
一辆无人配送车的载重量通常在100斤以上,美团自动配送车可达150斤,续航120km,而京东智能快递车可达200斤,续航100km,一辆无人配送车可替代数位工作人员,让动辄数十斤的防疫物资不再成为骑手、志愿者的难题,极大地节省疫情期间的人力成本,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提高物资配送效率。
综合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几款无人配送车来看,基本都拥有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能够满足从单点到多点的物资配送需求;车辆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保障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在完成前期的车辆调试和路况测试后,车辆能够按照路线指令自主行驶,无接触完成配送任务。
目前,无人配送车主要有三大典型场景:快递、外卖和商超零售。
例如,在快递场景中,末端配送成本一直所占比重最大,人力成本高。随着业务量持续增长,行业存在的快递人员流动频繁、招工难,导致供需压力也不断加大。无人配送车的出现,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同时释放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商超零售场景中,无人零售车则是对传统售卖需求的补充,能够可减少建设商铺、雇佣店员的成本,而消费者通过预约的方式“召唤”无人车到指定位置,也让交易变得更快捷、方便。
无人配送车市场火热升温有人说,无人配送车即将迎来自己的春天。但是当社会重归正常秩序,这些无人配送车的存在感还强烈吗?回望此次上海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报道的“无人配送”的案例并不多,关注度也似乎并未引起广泛讨论。在疫情防控期间运营时,无人配送车的维护难度比较大,维护人员的出行和配件调运比较困难。
此前,就有人列举出了无人配送车在上海的运营条件:
①社区规模3000人以上,有抗疫物资配送需求;
②社区能开具防疫通行证,方便开展工作;
③社区道路环境相对宽敞(路宽2米以上),适合无人车配送;
④根据防疫政策,无人车教练在封控期间需要驻场服务,需要小区能给无人车教练确认志愿者身份并提供住宿及餐食;
⑤社区提供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使用无人车,协助无人车教练进行无人车的管理以及日常的装填件,经过无人车教练认定的人员,可在后续接管使用无人车;
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无人配送车解决了很多配送问题,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开。前段时间上海因为种种原因道路车辆稀少,行人稀疏,才使得无人配送车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但即便如此,现阶段无人配送车主要运行的轨迹也较为单一。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让无人配送车服务于更加复杂和广泛的环境中,仍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
千亿市场,仍需冷静看待无人配送车并非新鲜事物,例如,美团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北京顺义常规化运营近2年,覆盖顺义的20多个小区,同时在全国多个高校进行外卖配送服务。但尽管如此,无人配送车距离规模化落地,仍有一定的距离。更有读者表示,无人配送车在资本市场上作为亮点或许吸引资金有一定效果,但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没多大用处,很多介绍都过度“放大”了无人配送的价值。
首先,成本仍然高昂。
根据网上公开信息统计,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会因车型(底盘+上装)、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目前部分企业能做到整车成本20-25 万元左右,也有企业的整车成本在50万元左右。
而如果根据其使用寿命与运营成本综合核算,目前无人配送车单月运营成本超过了1.2万元,远超平均6500元的人工配送成本,而只有当其硬件成本显著下降至5-8万元后,商业价值才会显著体现。
去年,沃尔玛便终止了与货架巡检机器人公司Bossa Nova长达五年的合作,取消1000家自动商店的扩张计划,叫停此前大举进军的自动化尝试。相关分析称,“沃尔玛发现使用机器人不如人工划算。” 这给Bossa Nova这家初创公司带来沉重一击,造成内部裁员50%。
虽然各项数据都显示出,一台无人配送车的运力远高于一名快递员的运力。但在与取代人力的成本对比上却并未完胜。根据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介绍,2020年,平均一名快递员的人力成本为5.3元/单,每天可送56单。而选择无人配送小车,到2021年,算上维护、折旧、运营成本,平均一辆车的配送成本预计达到8.5元/单,每天可送50单。
相较于疫情防控期间的“不计成本”,在日常应用里,无人配送车的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忽明忽暗的需求,也让现在的无人配送车还远远谈不上“价值落地”。
其次,场景复杂度高。
以外卖快递为例,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无人配送车的适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复杂场景对无人配送的设备类型、运行模式也产生更多种组合,人机/车结合配送、单纯的无人车或无人机配送等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规划和适配。
由无人驾驶小车的感知系统对路侧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处理,作出决策规划,进行路径规划,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最终使得车辆按照指令行驶。从目前来看,由于无人驾驶小车配送需要末端地图的支持,这使得小车在疫情中的使用,需要有很多前置的条件。
例如,在某大学校园中,阿里用于无人配送的“小蛮驴”便不幸驶入了一片施工不久的未干水泥地,并深陷其中,引发学生们围观和哄笑。在湖南某高校,则出现了无人配送车在会车后互不相让的尴尬局面,两辆分属不同运营商的无人配送车,都想要对方让路,结果竟然“僵持”了一下午。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美团无人车的“惊人”一撞,将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展身手的无人车“撞”回了原点。有报道称,美团的无人配送车“魔袋20”,在北京顺义区公开道路上与一辆公交车发生追尾事故。根据现场照片,除了“魔袋20”车头部位的感应器与公交车尾部直接碰撞,或将面临损坏风险外,事故双方都没有明显破损,也没有引发人员受伤。
无人配送车固然能够带来诸多优势,极大地提高末端配送的效率,但解决不了成本和场景就很难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此外,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无人配送依旧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安全问题。目前,目前无人配送还处于行业早期,行业标准缺失,各项指标仍需逐步完善。无人配送车的赛道何时才能迎来大爆发,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提交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储-星火存储打造智慧存储,助力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