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美的合康并购后重磅发布整合成果

美的合康并购后重磅发布整合成果

后疫情时代,危机意识迫使制造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战场也从软件层面转向了实际应用,新格局下,传统工业设备厂商在工业互联网落地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1月17日,“数聚共赢,智擎未来”——美的工业互联网2.0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集合美的集团旗下美云智数、安得智联、库卡中国、美的机电事业群合康新能、美的暖通与楼宇、美的金融、美的采购中心以及美的模具这八大矩阵,美的工业互联网2.0打出了“To B能力大集合”的组合牌,剑指数字化转型市场。与此同时,重磅发布M.IoT2.0内容架构以及美的工业互联网品牌“美擎”,同步推出M.IoT美擎官方交互平台miot.midea.com。以此为窗口,将美的自身积累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输出给更多工业企业。 

image.png

        此次发布会也是自4月并购以来,合康新能首次以新身份公开亮相,“冠名”美的机电事业群过后,合康新能从独立运营的个体转变为美的工业互联网2.0内容架构中的一块“拼图”,在助力美的拓展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向前一步”。

 

并购意义:不在于相加,而在于整合

近年来,美的并购动作频频,无论是此前的库卡中国,还是今年的合康新能,都是在各自行业当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先企业,在此过程中,美的积累了相当可观的to B能力,如今美的工业互联网2.0内容架构的发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其整合成果的发表。


image.png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总裁 金江


“我们在将工业互联网向外推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机遇的把握都要依靠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共享来实现。”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总裁金江表示,“因此在工业互联网2.0架构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将toB能力进行了整合,这将对经营起到非常正向的促进作用。” 随着市场拓展的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能够赋能的行业和内容日益增多,用户需求也越发丰富,若要实现美的经验的“嫁接”,行业know-how必不可少。因此,相对于早期以软件体系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如今美的将更多行业know-how集成到平台中,有效拓展了商业层,这就为其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大面积应用落地阶段铺就了道路。

image.png


       与此同时,此次美的工业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上线一方面打开对外输出窗口,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规范的内部机制,将不同矩阵的信息分发、交易以及数据统计等工作汇总处理,通过统一口径对外,形成闭环,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

 

整合过后:业务聚焦、技术向上

作为国内高压变频器的市场保有量第一位的企业,合康新能在过去多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线,凭借强大的用户基础沉淀了海量应用数据,这对于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应用研究和行业拓展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这也是此前美的看重的部分。如今通过业务整合,合康新能并入美的机电事业群,通过深厚的行业背景为美的工业互联网全价值链做支撑。 

image.png

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合康新能总经理 宁裕

“目前合康新能的整个产业方向肯定是更加聚焦,用心地把高低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这两个传统优势产品做大做强,着重在研发上投入,进一步完善功能和产品系列。” 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合康新能总经理宁裕表示,“同时,我们机电事业群还成立了一个机电研究院,旨在为合康当前发展的高低压产品赋能,强化核心技术,带来一些新的技术思路和框架,进一步提升产品力。” 面向未来发展,在原有的高端制造、新能源、大项目运营(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项目)这三大版块业务的基础上,合康新能将进一步聚焦于高精制造。依托美的工业互联网2.0平台,合康新能获得了更多精益制造、精细化运营等数字化转型经验,在优化自身的同时,更能够为其制造行业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进而创造更多价值。

据宁裕透露,并购以来的这几个月,首先凭借美的的巨大采购优势,合康新能实现了采购成本的降低;同时在合康新能生产线改造项目中,引入了很多美的的先进经验,优化效果显著;此外在对接工业用户的过程中,合康新能也依托美的资源为其带去大幅生产效益的提升。

   

结语:工业互联网不能脱离应用场景存在,美的工业互联网2.0的发布让更多人看到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像合康新能一样的传统工业设备厂商将进入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并真正开始融合。而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传统工业设备厂商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得长远发展。(文/gongkong刘婷)

审核编辑(
吴新慧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节能降本双并进 | 合康新能变频器电磁搅拌设备改造应用

合康新能 HCA高性能高压变频器

本色出演|合康亮相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

合康HCA高性能变频器重磅来袭

全新发布|新一代ES300液压伺服驱动器实现五项突破